第472章 慶餘年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對武家來說,做這些善事,其實往往是要貼錢的,但不管是武懷玉,還是摳門的老武,又或是武柳氏,都很贊同。

  這是一種認同感,一種心裡上的成就飛昇。

  相比起衣錦還鄉,他們更希望得到老家鄉民們的那種心底的尊重。

  武懷玉很能理解這種心態,因為古代皇權社會,也是鄉紳社會,就算官做的再大,致仕後都會回鄉,大官小官皆如此,所以古代家族的根就在原籍老家,宗族聚族而居。

  混出人樣來走出去,但終究要回來。

  這些回來的鄉紳們,對於鄉里來說是股極重要的力量,皇權不下鄉,縣令是不允許下鄉的,防止擾民。

  大唐的百戶一里,五里一鄉,鄉沒有鄉長,而是五個里長輪流主持鄉里事務,且他們主持鄉里事務的主要表現,就是到縣衙去當值聽差,縣裡有什麼任務要交給鄉里,都由在衙聽差的里長們回去傳達。

  大唐的里長、村正們,就是個小吏,主要是傳達的,登記些文書手實,沒啥太大實權,鄉里的實權,都是在那些鄉紳、宗族、豪強、地主們手裡。

  因為根在鄉里,所以不管是宗族豪強,又或是致仕鄉紳們,其實都很在意在鄉里的名聲名望。

  主持公道、做些善事,也就是基本操作。

  除了刑事案件,一般的民事糾紛,那都是直接在鄉里解決的,先由宗族內部解決,解決不了,由鄉里有名望的鄉老,也就是鄉紳們主持調解,實在不行,才可能上縣裡。

  不過這時代,普通百姓是不敢進衙門打官司的,因為鄉里都是人情社會,但進了衙門,首先就得面對如狼似虎的胥吏們的盤剝,最後得不償失。

  武懷玉邊聽大家說話,邊仔細的觀看了武家水碾房的工作,這是大三輪碾房,比起大五輪的要效率低些。

  整個水碾房其實工作原理不復雜,但對水的依賴很強,得攔渠建堰,設立斗門等,修建的成本其實不低,但收益確實挺高,不用騾馬不用人,日夜不停可以工作。

  但對水確實太過依賴,尤其容易跟百姓爭水引發矛盾。

  他不由的想到了風車磨坊,利用風力帶動,那就不用爭水,而且大風車不僅可以碾米磨面,他還可以帶動水車,從水渠裡向高處引水,遇到旱季時,也是對農業有大幫助的。

  甚至也可以用風車帶動水碾,不用再攔壩築堰蓄水,直接風車帶動水車,從低處的清河裡抽水上來,倒進水渠裡,一樣可以帶動水碾。

  他想到中世紀荷蘭風車,圍繞一根柱子建造,中央支柱由四至六棵十字架支撐,大木腿擱在石塊上,中間的柱子升到建築物裡,支撐著帶軸承的大輪子,柱子可以轉動,這樣就能捕捉到任何方向的風,大大提升效率。

  柱子外建有房屋,既能保護風車柱子,還能是休息場物和儲物房。

  當然,也可以用石建築磨坊,或是就地取材,用黃土夯築。

  武懷玉覺得,大風車磨坊,應當比水碾房高效,且不用面臨不可調和的爭水矛盾。

  畢竟歷史上唐朝,曾多次下詔拆除長安京畿地區的水碾,連公主家的都要被拆,這也是有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