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玉武士恪 作品

第417章 一如既往魏玄成

  “臣還建議,明年分人於洛陽選集,也減少京師糧食等壓力。”

  官多、缺少,雖現在開始有守選制度,輪流做官,讓大家都有機會當官,可問題是獲得官身的人越來越多,官職始終就那麼多個,每年落選的人越來越多,

  那些選人既疲於往來,又虛費資糧,選人也會越來越不滿的。

  選人多,落選多,解決問題只有兩個,增加編制,或是減少銓選人數。

  現在參加銓選的有四類人,一是任官期滿或因故停職的官員,也稱為前資官。另一個就是科舉考試錄取後獲得出身還未授官的士人。

  第三類就是門蔭出身獲得參選資格的人,第四種是流外出身獲得參選入流的人。

  選人年年增加,主要還是門蔭出身和流外出身獲得參選的數量越來越多。

  魏徵建議,官職編制是不能隨便亂加的,還要精簡,更不能增設那些臨時的職位,比如員外官、試官等。

  除此外,最好辦法就是減少門蔭出身的參選資格,以及減少流外出身的參選資格。

  “如今長安僅捉錢令史就有小千人,每年流外出身獲得參選者,也多是這些捉錢令史,這些人在諸司並不負責本衙相關事務,都只專責放貸收息,公廨錢放貸利息太高,本就擾民,現在還儘讓這些人參選,

  這是非常不對的,臣建議取消公廨錢放貸,罷除所有捉錢令史,如此一下子就能減少小千人的流外吏。”

  李世民對魏徵的話其實是挺贊成的。

  去年朝廷搞省幷州縣,把武德年間增設的許多州縣,陸續裁併,力度是非常大的,裁掉了幾十州,幾百縣。

  到如今,劃天下十道,設州三百六,下轄一千五百五十七縣,都督府四十一,還在繼續省並之中,朝廷省並掉了許多州縣,其中一個後果就是大量官吏沒了職位,

  他們就成了選人,得到吏部銓選,參不上就繼續候選。

  去年選人多,其實也跟這有關。

  隋朝的時候號稱官多成災,隋初州郡縣俱分九等,上上州官吏員額三百二十三,依次遞減,下下州猶有一百六十七人。

  而長安所在的雍州,官吏合共五百二十四人之多。

  一個上上縣官吏九十九,下下縣四十九,長安萬年兩縣則各有一百四十七。

  還沒有平滅南陳的隋初,全國僅州郡縣地方官吏,就有二十四萬官吏,還沒算上滅南陳之後的。

  楊堅後來裁併州縣,罷掉了郡一級,甚至還取消了地方長官徵辟屬吏的權力,收歸朝廷,精簡了大量人員。

  而如今大唐又有這種趨勢了,說到底,其實也跟李淵有關。

  當年李淵為了奪天下,其中一個重要手段就是拼命的封賞授官,散官、勳名不要錢似的大贈送,

  路過鄉材,對來迎接的地主豪強士人那也是授散官勳名,打了勝仗俘虜了大量隋朝官兵,不僅給投降的官兵授散官勳職,甚至對那些想回家的,也給五品散官讓他們回去。

  李淵這樣搞,弄的不管是鄉間地主,還是普通士兵,一下子都有官階在身,雖說只是散官,但對最重身份的那時代來說,這招簡直無敵。

  畢竟身份制時代,任何事情都跟身份有關。

  李淵進了長安後,也仍然是大贈送,連王爵都賞賜了許多給各地割據一方的梟雄們。

  雖說後來天下慢慢一統,李淵也開始不再亂來,甚至把國初勳名、散實官、散階等,重新整理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