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 作品

第472章 慶餘年

  這個時候,倒也體現出男耕女織的重要性,每家種的那幾十棵桑樹,還有種的麻,這個時候效益就提升不少。小說

  鄉民們對武家父子很尊重,也有許多羨慕。

  龍橋堡原來一多半都是禁軍,最初就是整整一隊五十戶元從禁軍安置於此,當初大家地位都差不多,老武到致仕也不過是個旅帥而已。

  平時老哥老哥的叫著,偶爾聚一起射射箭,或是喝兩碗麥浮子酒,都起碼是自耕農身份,有些軍官還是小地主,大家生活還挺有優越感,起碼在龍橋堡裡,他們這些軍戶,屬於上層,其它的那幾十戶百姓,多是半自耕農,還得佃軍官們的地種。

  可現在老武沾兒子的光,不僅去長安又當了兩年官,甚至最後致仕時皇帝還特旨贈了五品官階,穿上了緋銀。

  年輕美貌的小妾都又納了七房,孩子都又生幾個。

  武大郎成刺史了,武二郎更了得當宰相了。

  以前大家都住差不多的窯洞,區別也就是老武家住的高些,可現在老武家那五孔舊窯洞還在,後來給懷玉修的三孔窯洞也在,可人家武家現在不住窯洞了。

  硬是在北岸平原上起了那麼大一塢堡莊園,佔地小百畝啊,那高大的圍樓,充滿了安全感,高高的土牆,也讓武家跟以前的這些村民們多了道隔閡。

  不過大家對武家還是很尊敬的,不僅是尊敬他們的官爵,也是他們發達後還沒忘記大家。

  龍村堡的社學,如今辦的不錯,村裡適齡孩子都可以去開蒙讀書,甚至女童願意讀的也可以去讀幾年,一應開銷,都是武家捐錢糧在社學裡支用,甚至武家還特意捐了二十畝地,租子專用於社學,連族學裡的五個老師,都全是武家從長安請來的。

  龍橋堡的社學,學生三百多個,不僅有龍橋堡的,周邊不少村子孩子也來這讀書,一舉超過了李家莊的李家族學。

  甚至這兩年,村民們但凡有個急需的時候,不管是婚喪嫁娶,還是生病抓藥,缺錢急用都可以來武家借,數量少甚至都不用利息。

  借的多點,利息也比較低。

  武家還帶頭在龍橋堡建立了龍橋堡自己的義倉,武家每年帶頭捐獻錢糧入倉,組織了義倉理事會,負責監督,武家派管事負責管理經營。

  用大家捐獻的義倉錢糧,拿出部份,拿來借支給堡中有需要的村民,利息極低,所收取的利息,則是用來增長義倉本錢,以及用來救助村中有需要的孤寡殘疾,

  村裡有人讀書好,拿義倉本錢獎勵,有人點選上府兵了,獎勵。

  龍橋堡的這個義倉糧,雖說現在本錢還不多,主要還是武家捐的大頭,但起到的作用還是很積極的,村民們風氣極好。

  正是因為這些,大家對發達後的武家還是很尊敬和感激。

  就如這水碾房,權貴們家的水碾房,一般都不可避免的要跟當地的百姓爭水爭渠,引發諸多矛盾,甚至百姓們雖然會到水碾房碾米磨面等,但往往又對碾房不信任,覺得他們多侵吞了他們的糧食,

  水碾房雖利很大,但卻名聲不好。

  可武家的這水碾房就沒這些問題,大家十分信任,甚至往往都不需要親自來,武家水碾房會定期到村裡幫忙用車把糧拉到碾房,碾好後再直接送回各家,不用看著,大家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