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青銅 作品

第二百九十五章:周瑜比之韓信,千古名將不好當!

  “叔父,依在下拙見,勝利的一方必定是周公瑾!”

  “他或許無法全殲荊州劉備,但定能讓敵兵敗,恍如喪家之犬一般四處逃散,哪怕有徐元直坐鎮荊州,也無法改變!”

  還不等郭嘉開口,賈璣便激動的率先說了出來。

  “哦?為何?”

  戲煜挑挑眉,有些好奇。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縣,乃是歷史上東漢末年有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亦是東吳名將。

  他出身名門,廬江周氏,乃是洛陽令周異之子,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

  周瑜本就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曾幾何時,還在當地傳出“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可見其是何等的受當時女孩子的歡心。

  但這可不是他最為出名的成就。

  周瑜少時便與孫策交好,興平二年,助孫策於曲阿之戰中擊敗劉繇。

  建安三年起隨孫策平定江東。

  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建安七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諫阻納質,建議孫權佔據江南,擁兵觀變,確立了割據江東、獨立建國的戰略方針。

  建安十三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並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於赤壁。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著名且典型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

  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軍於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成功奪取軍事重鎮江陵,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並張魯,聯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略。

  奈何此次戰略尚未實施,他便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正史上週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實奇才也”,他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

  被讚譽為“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能有如此成就的人要想敗,自然不容易。

  再者,歷史上他便曾率軍於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成功奪取軍事重鎮江陵,而今未必不能!

  只是這些事情他清楚,但郭嘉和賈璣等人卻不曾知曉,那又為何會覺得周公瑾必贏呢?

  對此,他頗有些好奇。

  “公瑾生長江、淮,諳識險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濤,熟籌彼我,用能以寡擊眾,吾觀其決謀以破曹操,一戰而霸,雄姿英發,籌策邁倫,實乃萬人之英者!”

  “如此英豪拓荊州,定能佔據天時地利人和還據襄陽以蹙之,此計非識大略者不能為也。”

  “在下愚見,以為周瑜之輩,蓋百世之士,若其它智勇紛出,莫可悉數,公瑾比之當年淮陰侯,也不遑多讓!”

  淮陰侯?

  戲煜沒想到這個小傢伙對周瑜的評價竟如此之高,更沒想到,他竟然會拿淮陰侯與周瑜做對比。

  淮陰侯韓信,那可是被稱為“兵仙”、“戰神”的存在。

  他先是領兵平定三秦,接著在楚漢之爭中,其傑出的軍事才能橫掃魏、趙、代、燕、齊諸國,並數次以兵支援劉邦。

  蒲坂之戰,他聲東擊西拿下魏國都城安邑;井陘之戰時,他背水一戰大破趙軍;濰水之戰,他巧生妙計水淹齊楚聯軍,斬殺楚將龍且······

  最終到了垓下之戰,他擺下十面埋伏,並採取攻心之計,用四面楚歌瓦解楚軍軍心,最終,叫楚霸王項羽走投無路自刎於烏江,他也因功徒封楚王。

  此外,作為秦漢之際第一流的軍事家。,他不僅指揮過許多重大的取得輝煌戰績的軍事行動,還具有深厚的兵學素養,留下了兵學著作《韓信》三篇。

  還是《漢書·藝文志》記載的“兵權謀十三家”之一,與孫武、孫臏、商鞅、吳起等兵家並列。

  不僅如此,他還與張良一起,對流傳至西漢初年的兵書進行整理。

  說起來,周瑜與韓信雖然並未生活在同一時代,但他們二人在某些成就上面,多少還是有些相似之。

  奈何一個堪堪中年便病逝巴丘,而令一個因功高震主,被呂后與蕭何合謀殺死於長樂宮,並被誅三族。

  由此可見,千古名將不好當啊。

  “不過,不論此戰最終是何結局,想來劉備都必會走上西川的川蜀之道,因為i子啊他看來,憑藉自己漢室宗親的身份,再加上手下無數猛將,定會在天府之國站穩腳跟······”

  “啊——”

  聽完賈璣那未盡之意,許褚突然變得有些暴躁。

  他忍不住大吼一聲,繼而怒道:“華容道被關羽擊敗乃我此生最大的恥辱!若非遇到主公,只怕今日的我比之江東吳侯孫策還要不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