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青銅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三章 張遼鎮守合肥,孫權嶄露頭角

  ……

  合肥之地。

  河流對岸,孫策從廬江一直北上,在逍遙津駐紮兵馬,屯集六十艘戰船,打造箭矢,囤放火油,同時打造新型軍備,更是派出暗探,勘察對岸合肥城裡的情況。

  而陸路之上,至少八千兵馬據關鎮守,想要順利通行甚是困難,倘若進行強攻的話,關口之中的大量兵馬必將犧牲太大。

  水路上,張遼早已安排大量弓弩,以及需要四五人方能拉開的巨型弩箭,並且弓箭上鑄有鐵鎖,一旦射入船體,便能拉著船不讓其移動,如此一來,這些戰船便將成為活靶子。

  進攻受阻,孫策實在不敢輕易出手,可倘若不動手,孫策又深感將失去一次絕佳機會。

  “實在可恨!曹操營中為何竟然有如此多的古怪之軍械。”

  在此之前,孫策本以為定能取得一場乾淨利落的大勝,但現實卻是,屯兵越來越多,錢糧也就逐漸增加,但如此下來,

  孫策本來以為自己即將迎來一場酣暢淋漓的戰鬥,可事實上,卻在這裡止步不前,幾個月,屯兵越來越多,消耗的錢糧也從來沒有減少,卻絲毫未能取得前進!

  當孫策與周瑜首次見到那些軍備器械時,周瑜甚是震驚,實在感覺那些東西太過稀奇,從未見過。

  周瑜更是難以置信,江東與北方的軍械,何來如此大的差距。

  孫策同樣難以相信,於是,孫策派了一艘戰船前去一探究竟。

  以防損失過重,孫策是讓少許兵士上船,同時讓戰船停靠在離登錄地較遠之處,也是為了測一測那弩箭的真實射殺力。

  結果,不到半個時辰,如雨水般的弩箭,直接將這艘中型戰船擊毀。

  “甚是不甘心,我決意再試試!”

  “北方人善騎射,但不善水戰,這便是我們的優勢所在,如若我們躲得曹軍的臨江大營,自然就能奪取曹軍營中所有軍械,如此,不久之將來,我們同樣能築造諸如大型弩箭這些稀奇之物。”

  周瑜好激進,只有有一絲機會,他便絕不久等絕對取勝之良機。

  孫策行軍做事,與周瑜甚同。

  就在這時,一個略顯稚嫩的聲音傳來,“兩位兄長,吾以為二位如此行事,不夠妥當……”

  來人正是孫策之弟,孫權。

  孫權此人,從小性格平和,與其哥哥孫策之性格,乃是鮮明對比,倒也相互中和。

  孫權更多時候為人處世,沉著冷靜,不激進。

  孫權九歲那年,他父親孫堅前往江東途中被黃祖之人伏殺,死於亂箭之下。

  那時的孫權與哥哥孫策勢力單薄,無力抗拒劉表,孫策想與之拼命,卻被孫權極力攔下。

  年幼的孫權卻帶領幾人前往荊州討回父親孫堅之屍體,回鄉後,年少聰慧的孫權因此名聲大振。

  且孫權長得紫髯碧眼,實乃異相,江東一代的人,甚是認為孫權這是天生帝王之相,也因此頗受眾人喜愛。

  隨著孫權年歲漸長,與哥哥孫策密談之後,他更是經常行走於士族之間,與江東諸多士族的關係甚好。

  再說這周瑜,乃是廬江士族,之前隨其父任丹陽太守,手握兵權而負有身高的名望,他周氏更是江東大族。

  後來周瑜拉著孫策起兵,但周瑜暴力壓迫士族,士族階層也就因此痛恨周瑜,認為此人吃裡扒外,損害士族之利益,周瑜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差。

  不過,周瑜對此卻滿不在乎,在如今這江東,他本就扮演著惡人形象。

  再者,如今在這江東之地,他周瑜手握數萬雄兵,就算有人對他不滿,也不敢當面指責於他。

  漸漸的,江東周郎也算正面形象,百姓知道最多的便是周瑜十四歲掌兵,善兵法,乃是意氣風發之英雄。

  只有少許士族之人,仍舊因周瑜之前之事,對其頗有微詞。

  但周瑜與孫策早已決心要打壓士族階層,絕不給士族掌控政權之機會。

  但他二人實在沒想到,戲煜的辦學之策竟然如此受到追從,本就心懷怨恨的士族與寒門之人,幾乎全都逃往徐州之地。

  如今這局面,孫權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孫權的存在,至少還可以放緩孫策與周瑜二人的過於激進之策。

  孫策看向孫權,問道,“權弟,如今這局面,你可有良策?”

  此時,孫權年方十七,卻是長相俊朗,英姿颯爽。

  他面色凝重,望著江外山川,搖了搖頭,“合肥之地,經得揚州戰亂,如今成為一座荒城,但戲煜卻派將軍張遼鎮守此地。”

  “據吾所知,張遼此人能攻善戰,且精於戰法,打戰也是英勇了得,聽聞此人之前乃是呂布手下第一猛將!”

  孫權所言,周瑜與孫策早已知曉,但依舊十分認真的聽著孫權細細評說。

  “如果採取強攻,縱然拿下合肥,我們守不住此地。”

  孫權故作停頓,思索片刻,一臉鄭重之色,說道,“吾以為,如今這局面,我們首選之策略應當是保存實力,同時繼續徵兵,同時建造戰船,然後日操夜練,堅持訓練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