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掛的學霸 作品

第257章 誰不參加誰傻

  至於其他兩條直徑三十米的光束通道,一條不斷飛過的是各類的探測器。

  這些探測器的目標是太陽系的各處,目的是探測太陽系的每一處,為之後太陽系的全面開發做準備。

  另一條光束通道不停的飛著飛碟,不過這些飛碟不是為九天研究中心和陵州理工大學服務的,而是為了ss-防禦系統所服務的。

  最後就是太空港到月球軌道的直徑為一百米的光束通道了。

  由於這條光束通道的直徑是一百米,其可以同時通過多艘飛碟或者探測器。

  這條光束通道也是一刻沒有停過。

  要不就是運輸物資前往月球的飛碟,要不就是飛向太陽系各處的探測器。

  這四條光束通道之所以這麼繁忙,一是的確有這些需求,最為重要的是這四條光束通道使用的能源不是由地面提供的,而是由遠在水星軌道上的太陽能收集站提供的。

  ……

  八月五號晚上七點。

  測試機場,一百零二位身穿裝甲型太空服的人員正在排隊進入藍雀號飛碟。

  這一百零二人中,其中一百人駐留月球永久性基地的人員,剩下的兩人分別是蘇哲和範曉明。

  兩人這次過去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參觀月球建造的永久性基地。

  一段時間後,一百零二人全部進入了藍雀號飛碟。

  在確認無誤後,藍雀號飛碟主發動機啟動,其緩緩地升空。

  進入光束通道後,藍雀號飛碟開始加速。

  當然了,其加速度為一點二個g。

  正在光束通道飛行的藍雀號飛碟中,蘇哲和範曉明兩人坐在相鄰的座位。

  ….這次前往月球的人數是一百零二人,但藍雀號飛碟內部有著八百個座位,所以整個飛碟內部看起來空蕩蕩的。

  相對蘇哲和範曉明兩人來說,他們是第二次上月球了,兩人沒啥可激動的,和坐飛機沒啥區別。

  可其他一百人就不同了。

  這些人緊張、興奮,他們雖說也參加了月球永久性基地的建造,對其瞭如指掌,可他們是通過遠程控制人形彷生機器人參與的,他們本人這是第一次登月。

  “蘇哲!你聽說了嗎?國外的什麼諾貝爾獎、沃爾夫獎、克霄夫特獎等等一些大獎提名的都是國內科學工作者,你說奇不奇怪?”範曉明說。

  “奇怪嗎?我覺得很正常,畢竟在這短短的一年時間中,國內的科學技術獲得了爆發式的發展,國內科學工作者能夠獲得提名那是實至名歸,是理所當然的。”蘇哲說道。

  “恩!這些我都知道,但和科學技術沒啥相關性的也都提名了我們,比如說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文學獎,這就有些搞笑了。”範曉明說。

  不說別的,就拿諾貝爾獎來說。

  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及和平獎。

  就這五項諾貝爾獎,其中前三者都提名國內的科學工作者,這能說的過去,畢竟實力、成就擺在那裡。

  就如物理學獎,提名的那些人中,蘇哲、範曉明、包奇正三人發現的重光子,其獲得的可能性最大。

  生理學或醫學獎,毫無懸念,寧長生寧教授獲得的可能性最大,畢竟其解決了腫瘤治療的問題。

  化學獎也是如此。

  至於最後的文學獎及和平獎就有些搞笑了。

  不僅提名的都是國內的人,且在提名的說明上那是大吹特吹。

  如文學家獎,上百人被提名,可這些被提名的都是國內的作家。

  和平獎也是如此,被提名的幾十人都是國內的人。

  說實話,這就有些搞笑了。

  “搞笑嗎?不是一貫如此嘛!”蘇哲說,“想想去年,在《自然》上發了特刊,想著能夠拿諾貝爾物理學獎,很興奮,可現在想想,啥感覺都沒有了。”

  那時候,大家都把能在《科學》、《自然》上發表論文和在國外拿大獎看的很重。

  可不到一年時間,大家的感官和認識全都變了。

  現在,沒誰覺得在國外發論文是一種榮譽了。

  國內的科學工作者發論文的首選是國內的期刊,至於國外的期刊,國內的科學工作者基本上是不考慮的。

  因為大家已經習慣了發中文論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