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5 章





那個東西要自己去訂做的話挺麻煩的,她借調可能就是一段時間的事,自行車也不是自家的。




喬薇覺得沒必要。




但嚴磊說:“你畫,我瞧瞧什麼樣,張張見識。”




他這麼要求了,喬薇就畫了一個。




“喏,你看,上面就是類似個椅子,有背靠板的話肯定會舒服一些,可以向後靠著,就省力氣,腰也舒服。高級一點兩邊再弄個扶手,沒有也行。下面最好就是弄個三角形護板,把腿的活動區域擋起來。小孩腳有踩的地方,舒服點。護板擋著,腳不會伸進去。也安全。”




嚴磊讓嚴湘坐在車後座上,他拿了尺子量他的腿。




喬薇詫異:“真要做啊?”




嚴磊沒給準確回答,只含糊說:“我量量。”




他想搞就搞吧。要能搞得出來當然好。




麻煩就是這車不是自家的私人財產,如果安裝或者拆卸對車子造成了磨損,庫管員可能嗶嗶。




沒關係,大不了賠點錢。當然是嚴湘重要。




第二天,喬薇歸整好家裡,精神抖擻地喊嚴湘:“湘湘,走~!”




嚴湘有點興奮。因為他幾乎沒有離開過鎮。或者可能小時候離開過,但太小也沒有記憶。只有




上次跟爸爸下鄉的經歷。縣城什麼樣,他充滿好奇。




總之對嚴湘來說,這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為了保護嚴湘的小屁股,昨天晚上喬薇和嚴磊就用舊衣服剪開,把後車座給裹了起來。這樣就舒服多了。




喬薇反覆叮囑了嚴湘注意事項:“抓車座底下這裡也行,抓媽媽的衣服也行,總之要抓穩。腳不要亂伸。”




嚴湘都無奈了:“媽媽,我都記住了。我們快出發吧。”




好吧。嘮叨的老母親先把孩子抱上了車,然後踹開支腳,跨騎上去,上路了。




後來嚴湘的回憶錄裡提及了這段童年時光:




【在廣播站的日子是很快樂的。每個人都對我很好。站長伯伯還給我派工作,儼然我是個編外職工。讓我一度以為自己已經長大了,很驕傲。】




【然後我媽媽去了縣裡。我特別喜歡那段從鎮上到縣裡的路。坐在自行車後座上,她騎得飛快,風擦過臉頰,有種飛行的感覺。】




【她經常大呼小叫,叫我看天上的雲,盤旋的鳥群,大片的莊稼地,成排的楊樹。別人看膩的、視若無睹的東西,在她這兒都是美好的事物。】




【遠處地和天相交的線叫地平線,陽光從楊樹的間隙裡斜打在大路上線條分明,是丁達爾效應。都是她告訴我的。】




【我經歷過那個特殊的年代,可從來沒感受過陰霾。想一想,是因為我有一個熱愛生活的媽媽,她帶給我太多的笑和陽光。以至於後來和別人聊起那個年代的時候,我常常會詫異我們經歷的是否真的是同一個時代。】




縣城的自行車明顯比鎮上多了。




到了縣委,喬薇向傳達室出示了調函和鎮委的介紹信,把自行車停好鎖好,帶著嚴湘去找黃秘書。




之前見過,但沒說過話。




黃秘書說;“這就是你家小孩?”




嚴湘不需要大人提醒,自己就說:“叔叔好。”




看著就是很有教養的孩子。黃秘書誇他:“好孩子。”




“咱們先把孩子安置好。”他說。




他叫了個人帶喬薇先去幼兒園。




陪同的人到了那兒給了幼兒園秘書寫的條子:“這是借調過來的同志,借調期間她小孩也放你們這兒。”




縣城雖然不是市,但也已經是城裡人了。尤其這是政府大院的機關幼兒園,幼師看起來個人衛生條件要比家屬大院幼兒園的軍嫂幼師強了不少。




但聽說喬薇是從鎮上借調過來的,那個幼師有點眼高於頂,咕噥:“怎麼借調的都能送來。”




這時代地域歧視蠻厲害的。電視普及之前,普通話的普及度也很低。基本上所有人一開口都是帶口音的。你一聽就知道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是城市人還是鄉下人。




就……很方便於歧視。




城裡人看不起鄉下人,大地方人看不上小地方人。




區區一個縣而已,因為是政府機關幼兒園,連幼師的優越感都滿滿的。









薇微微一笑。




“汪老師是吧,嚴湘就麻煩你了。但是……”她用字正腔圓的普通話說,“雖然我們孩子爸爸是團級幹部,跟孟書記平級,汪老師你也別慣著他。我們家是不允許孩子仗著自己爸爸欺負別人家孩子的。他要是有這種行為,請一定告訴我,我會好好管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