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叫大師 作品

第426章 關鍵點

  最後成為太陽系的製造中心。

  這是現在。

  要是他們的研究成功了,那太陽系的開發和建設會再上一個臺階。

  中微子探測,中微子通訊。

  這是現在以光子為載體的通訊和探測完全比不上的。

  最明顯的就是遠程控制的裝備。

  不管是人的遠程控制還是人工智能的遠程控制。

  現在的遠程控制的有效範圍是七十萬公里。

  說是七十萬公里,但在這個範圍內,要是被什麼東西遮擋了,或者是在地下或者其他惡劣的環境中。

  這種情況下,是沒有信號的,沒有信號也就意味著不能實現遠程控制。

  就比如在月球開採地下冰層的時候,為了地下冰層有信號,那是要拉線的,要把設備帶到地下冰層。

  就算這樣,信號還是不穩定。

  探測也是一樣的道理。

  就比如這次登陸火星。

  之前對火星的探測只能是對火星表面的探測,對於地下,現在的這些探測器來說是探測不到的。

  這是過去,或者說是現在。

  但要完成極差微波輻射光譜儀的研究,那結果就不一樣了。

  通訊方面,那就能夠做到七十萬公里範圍內無差別通訊了,不管你是在太空中,還是在天體的內部,都能夠實現通訊的。

  這時候。

  遠程控制的設備啥的完全沒有缺陷了,人完全可以待在安全的地方遠程控制設備來幹活了。

  這種情況下會省了多少事。

  同樣的,探測能力那也是大幅度提高。

  準確的說,以後再也不會有秘密了。

  中微子探測器可以全方位的探測,任何東西都逃不掉中微子探測器的探查。

  想想就知道了,

  一個人在地球的一邊,一個人在地球的另一邊。

  就這樣。

  這可是隔著一個地球,這都能夠探測到,這還怎麼躲,完全沒有躲的地方了。

  也就是說,對火星的探測也不用這麼麻煩了,只用用中微子探測器一查,火星的一切信息也就有了。

  說起來,不管是中微子通訊還是中微子探測,其實都是中微子技術。

  簡單說就是能夠接收中微子,能夠解析中微子所攜帶的信息。

  說白了其實和光子是一個道理。

  就現在而言。

  不管是通訊還是探測。

  其信息的載體其實是光子,是通過解析光子所攜帶的信息來判定的。

  現在不同的是是想用中微子來代替光子的。

  要知道,中微子比光子的穿透性要強的多。

  這樣一來,在探測和通訊上,中微子比光子的優勢要大的多。

  再有,就是對宇宙觀察了。

  過去,人類觀察宇宙基本上都是通過光子來實現的。

  說實話,通過光子來觀察宇宙,看到的宇宙是很片面的。

  要是可以通過中微子來觀察時間,那就不一樣了。

  那就相當是人類通過不同的方式觀察宇宙。

  寧巧巧認真的說:“那是當然,希望我們明天的研究一切順利,要是再加上質子聚變裝置能夠成功,那我們人類算是真正的進入星際時代了,我們人類就能開發太陽系周邊的恆星系了。”

  蘇哲笑笑點頭說:“是的,質子聚變裝置太過重要了,一旦實現,我們人類就真的實現了能源自由了,那時候,我們人類以後都不用擔心能源的問題了。”

  說著,蘇哲對著面前的空間一揮手,他們面前就出現了一個環形的龐然大物。

  這個環形的大傢伙就是正在建造的質子核聚變裝置。

  看著面前的大傢伙,寧巧巧感嘆說:“就大家對質子核聚變裝置的重視,質子核聚變裝置完成建造的日子會提前不少,按計劃需要三個月時間的建造,現在看,最多也就一個月的時間,看這進度的,再有一個星期到半個月的時間就能夠完成建造了。”

  蘇哲點點頭說:“是的,估計會提前不少,大家重視是一回事,還有就是冷核聚變的加持,這樣那些人形仿生機器人就不用浪費時間充能了,再就是物資的運輸也方便了。”小說

  重視方面。

  其中清大所主導的特區最為重視,比他們所主導的特區都要重視。

  許多人都參與到了質子核聚變裝置的建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