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叫大師 作品

第16章 重大發現,預測重光子

  從而將這個過程和他搭建的模型做對比。

  一開始,蘇哲挺高興的,因為原始數據和他搭建的模型相符,氫原子吸收波長1.25納米的x射線時間長於氫原子釋放波長0.02納米的x射線的時間。

  這好理解,畢竟波長0.02納米的x射線能量強度要大上不少。

  不過他發現,他搭建的模型算出的波長0.02納米的x射線的持續時間比實際的原始數據算出來的時間短。

  持續的時間不同,說明氫原子釋放的能量有差異。

  現實中比模型中,氫原子通過波長0.02納米x射線釋放的能量要多些。

  當他看到氫原子的運動軌跡後,他不淡定了。

  在氫原子釋放波長0.02納米x射線的時候,氫原子運動軌道發生了一絲絲位移。

  關鍵的是,方向和波長0.02納米x射線的方向相反。

  這……這太不正常了。

  不理解的他將原始數據再次排查了一遍,完全沒有找到影響氫原子運動軌跡發生位移的因素。

  他根據實際收集的原始數據,計算發現,波長0.02納米的x射線多釋放的能量和促使氫原子發生位移的能量基本相等。

  左思右想,他無法解釋這個氫原子所發生的現象。

  想了半天,他做出了一個假設。

  氫原子釋放波長0.02納米的x射線這個過程的中間還存在這未知的東西。

  整個過程應該是,氫原子在吸收波長1.25納米的x射線後,氫原子釋放的不是波長0.02納米的x射線,而是一種未知的,有質量的粒子。

  這個粒子在脫離氫原子後,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了衰變,衰變成波長0.02納米的x射線。

  腦海出現這樣的假設後,蘇哲自己被這個假設逗笑了。

  笑歸笑,他根據這個假設重新搭建了模型,他驚訝的發現,不管是能量還是位移,都能合理的解釋了。

  重新搭建的模型和收集的原始數據能夠完美的契合了。

  看著這樣的結果,他有些笑不出來了。

  要是他的模型是錯誤的還好,如果是真的,那就是重大發現。

  特定環境下的原子吸收了特定波長的電磁波,原子釋放了特定波長的電磁波,且發生了位移。

  利用原子的這個特性,不僅能夠製造特定波長的電磁波,還能控制原子的運動,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