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山河,從穿成宋欽宗開始 作品

第681章 新的作戰計劃

  趙桓笑了笑,他之所以決定從北邊開始蠶食,主要是從北邊打他可以借鑑當初明成祖進攻吞併整個大越的作戰路線,這樣一來就有了前車之鑑。

  雖然不是歷史重演,但至少可以作為參考借鑑。

  而陸地主攻的策略其實也是他在薛弼的想法的基礎上加以延伸做出來的,如果不是薛弼這麼說,他未必能想到這一招。

  當然他最後總結的陸地主攻有利於大宋疆土的往南擴展,使得打下來的土地上能夠順利快速的實行移民,這的確是他考慮的重點之一。

  移民是歸化的關鍵。

  當然這是緩慢而長期的過程。

  明朝的前車之鑑讓趙桓確信,解決大越國的問題,必須足夠的耐心。

  趙桓又對薛弼說道:“占城多次要求我大宋派兵駐紮,幫助他們抵禦吳哥王朝和交趾的入侵。

  可以利用這個實際在占城國駐軍,從南面牽制交趾的軍隊。”

  占城國其實就是現在越南的南部。在古代他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叫占城國。雙方几百年的戰爭,它逐漸被越南侵吞,最終成為一個國家。

  占城國與大宋之間隔著大越國,它與大宋一直保持聯繫,也向大宋進貢,接受大宋的冊封。

  在得到趙桓新的指示之後,薛弼便躬身領命,回去重新制定對大越國的穩步推進逐步蠶食的新作戰計劃。

  只用了一天時間,薛弼再次制定了一個新計劃。

  趙桓看過之後十分滿意,不過他根據明成祖針對大越國的進兵路線和順序對作戰方案稍稍做了些調整。

  改動結果薛弼看了之後大為驚歎,認為這是皇帝的神來之筆。

  實際上他並不知道這是皇帝根據幾百年之後,明朝南征大越的戰鬥進展路線進行更改的。

  作戰計劃計劃確定之後,趙桓先下旨將肅王趙樞緊急召回了開封。

  肅王趙樞在這之前被派到北邊的十五座城池鎮守,做安撫使,這幾年乾的還不錯,也深受當地百姓的歡迎,在安撫百姓組織生產方面倒的確盡心盡力。

  肅王在太上皇目前還活著的兒子中年齡排第三。

  大兒子是皇帝趙桓,二兒子是趙楷,因為強暴良家女子被皇帝趙桓給閹割了,當然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