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一千五百一十章 李絢和武后的第一次正面交鋒

  皇帝陵寢是大事,沒有宰相參與是不行的。

  武后想了想,看向霍王李元軌道:“霍王,韓王有其他事務要處理,伱來監督山陵之事,若有不妥,可即刻來找本宮,皇帝和裴相。”

  “臣領旨。”霍王李元軌跟著站出。

  武后深吸一口氣,然後看向裴炎道:“裴卿,繼續吧。”

  “喏!”裴炎轉頭看向群臣,然後又轉身看向李顯道:“依制,陛下應為先帝服喪三十六月,按先帝遺詔,以日代月,陛下服喪三十六日即可,其餘按制小服即可。”

  “善!”李顯輕輕點頭。

  裴炎繼續拱手,認真說道:“遵先帝遺詔,陛下於靈前即位,先帝七日而殯,後移棺宣政殿,陛下當在元月初一受冊登基,先帝六月葬於乾陵,陛下當於七月回長安舉行登基大殿,祭告天地,太廟先祖。”

  “善!”李顯再度點頭。

  ……

  李絢輕輕抬頭,看了李顯一眼。

  皇帝登基,按照正統禮制,程序複雜的可怕,但並非全無必要。

  就比如眼下,李顯雖然在皇帝靈前即位稱帝,但實際上,手續根本沒有完成。

  先帝既崩,先帝的天子六璽,天子玉冊,天子玉符等等諸般事務都要作廢,而李顯的天子六璽,天子玉冊,天子玉符等等都沒有製造完成。

  甚至宮中有很多東西,都需要變更,這需要時間。

  先帝七日而殯,後移棺宣政殿就等於給了這個時間。

  至於登基大典,先帝尚未下葬,登基大典這種喜慶之事,不適合李顯的孝心。

  另外,還有年號的問題,都需要廢除和準備新的。

  裴炎有序一項項的安排著所有的事情,不管是群臣,還是武后和皇帝都滿意的點頭。

  “諸事妥當,請陛下請天下訓示。”裴炎手捧遺詔,肅然的看向武后和李顯。

  李顯轉身,看向武后道:“請母后訓示。”

  武后點點頭,說道:“本宮看諸事妥當,裴卿,陛下登基受冊之事,也由你統管。”

  “喏!”裴炎拱手領命。

  武后抬頭看向群臣道:“眾位愛卿還有何事?”

  李絢微微一愣,這事還有群臣說話的地方嗎?

  就在這時,尚書左丞郭待舉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天后,臣有言問輔政大臣。”

  “可!”武后在群臣詫異的目光中,平靜點頭。

  “謝天后!”郭待舉拱手,看向裴炎道:“裴相,如今先帝印璽已廢,陛下新璽未鑄,朝中若有大事,應當如何?”

  群臣輕輕譁然起來。

  郭待舉說的,的確是個問題。

  先帝崩逝,那麼先帝的印璽自然作廢,陛下新璽未鑄,那麼自然就沒有什麼好用的。

  這中間的幾天空檔,若是要下聖旨,該怎麼辦。

  總不能在聖旨上,不用皇帝的印璽吧。

  群臣當中,李絢的眉頭立刻就皺了起來。

  這件事,看起來是大事,但實際上卻又不算什麼事。

  當年太宗皇帝駕崩,一樣是過了七日之後,高宗才正式受冊繼位。

  但在這七日之內,朝中亦有無數事務,但絲毫未有耽擱。

  當年那個時候,同樣如此,還不是處置妥當。

  長孫無忌只不過是將所有需要加蓋皇帝印璽的事情,全部後推,等到皇帝新璽鑄好之後,再行處理。

  如今郭待舉提出這事是什麼意思?

  ……

  裴炎目光微微上抬,輕輕的從武后腳下的金階掠過,他知道,今日和當年已經不同。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年沒有皇帝生母在,長孫無忌做事是可以往後推延的。

  但是如今,武后在,新皇的生母在。

  皇太后在。

  在如今這種情況下,用皇太后的印璽來處理朝政是妥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