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李顯出手,爭奪官心民意


                 蓬萊殿中,氣息溫和。

  只穿一件青色單衣的李治坐在帷帳之後,將手裡來自邏些道的奏章放在一旁,側身問道:“太子在做什麼?”

  王福來立刻拱手道:“回稟陛下,太子最近一直在垂問農事。”

  李治笑了,很滿意的說道:“亦步亦趨,學的挺快。”

  王福來低頭默然。

  “傳旨。”李治的神色凌厲起來,王福來立刻拱手,李治平靜的說道:“令太子顯,亥日,替朕親耕籍田。”

  王福來面色肅然,拱手道:“喏!”

  ……

  李顯手裡捧著聖旨,有些茫然的看向明德殿內的群臣,不解的問道:“父皇已經有多年未曾親耕了,怎麼今日突然就想起此事了,還令孤去?”

  姚令章上前拱手道:“殿下,親耕之禮,國之大事,商周之時,便已有之。”

  李顯抬頭,就見姚令章將一切娓娓道來。

  “禮制,天子籍田千畝,諸侯百畝。每逢春耕前,由天子、諸侯執耒耜在籍田上三推或一撥,稱為“籍禮”,以示對農耕之重。”

  稍微停頓,姚令章接著說道:“數千年以降,天子親耕之時,亦要祭祀與農業生產相關的神靈,即是神農氏。”

  薛元超點點頭,跟著說道:“近年以來,陛下身體不安,故而親耕之禮一直荒廢,但心中依舊有所不安。

  如今殿下親近農事,自然應當代替陛下躬耕籍田,祭祀神農。”

  李顯抬頭,若有所思的點點頭,他聽得出姚令章和薛元朝話裡的意思。

  替皇帝親耕,耕地倒在其次,關鍵是替皇帝祭祀神農氏。

  三皇五帝,李姓源出黃帝。

  隴西李氏雖然以老子為祖先,但追本溯源,卻是黃帝后裔。

  故而每年正月初三,皇帝要在南郊圜丘祭天,便是以祭祀昊天上帝為主,黃帝為輔;而在北郊祭地,以祭祀厚土為主,神農為輔。

  雖然這些年,皇帝身體不好,但南郊祭天和北郊祭地,皇帝也是親歷親為的。

  如今李顯代替皇帝祭祀神農,僅次於代替皇帝祭天祭地,象徵意義極大。

  “那好吧,既然如此,諸事詹事統領準備。”稍微停頓,李顯說道:“除了朝中之臣,讓武功縣令竇馳也一起來。”

  “喏!”眾臣齊齊拱手。

  之前李顯召見武功縣令的時候,才發現武功縣令竇馳,竟然是原雍王府參軍竇驍的兄長。

  竇馳早年任眉縣縣令,如今任武功縣令。

  武功縣是畿縣,武功縣令是正六品。

  加上這一份關係,李顯很是親近竇馳。

  當然,竇馳是竇氏年輕一輩核心子弟,和相王血脈很近。

  起碼比竇驍要近的多。

  ……

  一身黑色蟒袍的李顯,頭戴九旒冕冠,面色莊重的登上先農壇。

  在群臣百官的注視下,神色認真的祭祀神農氏。

  祭祀大典結束之後,李顯才趕到了皇帝籍田,開始親自“一畝三分地”。

  皇帝籍田千畝,自然不可能皇帝親耕。

  如今李顯代替皇帝親耕,自然而又不可能李顯親耕千畝。

  李顯親自耕作的不過是“一畝三分地”中的三畦而已。

  “一畝三分地”被平分為十二畦,其中正中間的三畦要由太子“演耕”,其餘的九畦則由王公大臣演耕。

  太子右手扶耒,左手執鞭,在大臣和農夫的協助下,開始行耕耤禮。

  皇帝在前面犁地,後面還有專門的官員負責播種。

  當然,真正出力的,是那些基本不會被人注意的農夫,他們才是耕種的主力。

  其他太子和眾多王公大臣,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