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 和帝后暗鬥心思

  “你講。”李治認真的點頭,殿內諸王也同時嚴肅了起來。

  李絢深吸一口氣,拱手道:“昔者生民之初,不知所以養生之具。

  擊搏挽裂,與禽獸爭一旦之命。

  惴惴焉朝不謀夕。

  憂死不給,是故巧詐不生,而民無知。

  然聖人惡其無別,而憂其無以生也。

  是以作為器用、耒耜、弓矢、舟車、網罟之類,莫不備至。

  使民樂生便利,役御萬物而適其情。

  衣以黼黻文章,食以籩豆簠簋,耕以井田,進取選舉以學校,治民以諸侯,嫁娶死喪莫不有法。

  嚴之以鬼神,重之以四時,所以使民自尊而不輕為奸。

  至秦有天下,始皇帝廢諸侯、破井田,凡所以治天下者,一切出於便利。

  書契,科文,大小篆者,隸易,紙書,符檄,莫不如此。

  由此觀之,凡工具者,所以便利天下者,是開民智之端也。

  君子欲治天下,惟便利之求,方有百姓之教,其後由禮法教之,始成泱泱大國。”

  說完,李絢沉沉躬身,然後才又說道:“臣自上元三年伐吐蕃,其用水車無數,效力甚重,如今天下大定,當深耕治糧,廣擴器具,以求天竺,波斯,大食之遠。”

  李治緩緩點頭,沉吟道:“彭王所言極善,天下之人,各者賢能,如今四海暫安,但終究又有起時,太子,以你的名義起招賢令,詔朝野遺賢,先授散官,從之六部九寺五監,擇其善者而為天下治。”

  “兒臣領旨。”李顯沉沉躬身。

  李治擺擺手,道:“退下吧。”

  “喏!”李絢鬆了口氣,這才朝著自己桌案之後走去。

  他這一篇文章,出自蘇軾秦始皇帝論。

  不過裡面雖然重視工具器物之用,但對禮法更為重視,甚至將工具當成了人心懶惰奸猾的緣由,將其與禮法相對。

  這種在李絢看來有些荒謬的說法,竟然出自蘇東坡之手,也讓他無比詫異。

  但想想那是北宋,李絢也就什麼好說了。

  ……

  李絢剛剛坐下,就見劉瑾瑜擔著擔憂的目光示意他看向御榻之上。

  那裡,霞兒還靠在皇帝身邊。

  李絢神色平靜,微微搖頭,略做安慰之後,目光看向上方。

  這個時候,皇帝再度開口。

  “明年,還有封禪之事。”李治看向殿中諸王,道:“明年年底,諸王都要回京,參與封禪大典,屆時諸王都各有封賞。”

  “臣等領旨,多謝陛下。”諸王同時躬身。

  李治擺擺手,然後看向李顯,說道:“明年諸事,太子多分擔一些,朕東巡之後,你要留下來監國,一直到冬日,諸般事務,不可出差錯。”

  “兒臣領旨。”李顯肅然拱手。

  “好了,繼續吧。”李治擺擺手,歌舞再起。

  ……

  夜幕之下,劉瑾瑜抱著霞兒走出丹鳳門,整個人這才鬆了口氣。

  剛才在宮中的時候,皇帝一直抱著霞兒不放,一直到宴席散去,才放霞兒回來。

  劉瑾瑜回頭,看向李絢,就見李絢正在和鄭王李敬說著什麼,這個時候,也恰好說完,李敬欣喜著拱手離開。

  劉瑾瑜沒在意李絢和李敬說什麼,看到李絢走到跟前,劉瑾瑜才低聲說道:“夫君,剛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