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太子武后,在權力天秤的位置

  匹夫一怒,血濺五步;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這其中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李絢拱手道:“殿下所言極是,臣之所說,或對或錯,最後要看到,還是局勢如何發展,用局勢來反推臣等理論是否正確。”

  李顯輕輕點頭,說道:“如今越王的案子,處理起來,或許不會太長。”

  “嗯!”李絢臉上頓時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李顯這下子算是徹底看透了。

  平衡。

  皇帝要讓這件事情最快的恢復平衡,那麼自然不會給其他人太多可以著手的機會。

  所以從快從重去處理,乃是必然,因為在後面,還有一個宰相要處理。

  “那麼東宮明年所行之事,便能夠一切瞭然之後,再來請王叔計較。”李顯說完,鬆了口氣。

  “如此,臣便先告退了,其餘諸事,殿下隨時喚臣便可。”李絢沉沉的躬身。

  “也好,孤也好好的思索王叔所說之言。”李顯站起來,拱手道:“王叔慢走。”

  “臣告退。”李絢後退幾步,然後轉身走出了明德殿。

  ……

  看著李絢離開的背影,李顯輕神色肅然。

  經過李絢這番指點,李顯對於早先很多不明白的地方,都有了清楚的看法。

  其他不說,光是韋氏,為什麼武承嗣三番五次針對韋家,皇帝也不聞不問,原來都是外戚間的鬥法,根本不涉及外面。

  轉過身,李顯朝著後殿走去。

  行走之間,李顯的臉色逐漸凝重起來。

  雖然李絢替皇帝講述的平衡理論,已經十分到清晰,但在有意無意之間,李絢還是漏了兩個最重要的人物沒提。

  母后和他這個太子。

  在皇帝的天秤之後,母后真正的位置,其實是和父皇站在一起,平衡天下的人。

  也怪不得皇兄當年編撰《後漢書》,最後的結果卻是那麼悽慘。

  因為母后一旦倒下,等於父皇也一樣倒下,所以在最後時刻,父皇才沒有站在皇兄那一邊。

  李顯想到了李絢,當年李絢三番四次告訴李賢,能修《漢書》,而不去修《後漢書》,便是因為《漢書》的根本,在於藩王,世家,寒門,外族,更加的宏大,更加的為帝王之書。

  將來,李顯他自己如果代替父皇成為了那個支撐天下的人,那麼母后就要移到天秤的右側,弱化她的權利,但是在關鍵時刻,又能出來鼎力支持。

  至於韋家,李顯的確想過要重用韋家,但是現在看來,這個想法的確有失偏頗。

  而按照李絢的說法,李顯現在最好的辦法,便是從現在開始,拉攏宗室邊緣子弟。

  就比如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李義琰,還有彭王府長史李昭德。

  類似這種人,才是李顯短時間內可以真正信任的。

  ……

  深吸一口氣,進入後院,抬眼,不知不覺中,天空已經滿是雪花。

  李顯輕聲的自語道:“父皇,在你的天秤上,兒子又處在哪個位置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