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一千零九章 功勞,資歷,背景,聖眷


                 馬車晃晃悠悠,朝著開化坊而去。

  歐陽通微微掀開車簾,酒氣散去,然後才開口說道:“狄懷英雖然文才差些,但新文之象深刻,閻公後繼有人。”

  李絢微微一愣,隨即點頭。

  歐陽通所說之事,涉及到了後世少有人知道的唐初新文運動。

  魏晉南北朝以來,士族門閥行文多講究駢文,而華麗空泛,對平仄韻律苛刻要求,對典籍無處不在的暗喻。

  要知道,彼時可是五胡亂華三百年,文學已經無助救國。

  故而大唐開國以來,新古文運動提倡的對音律和典籍淡化處理,對社會現象的反思和對大道的勾勒。

  以求更加的務實。

  這裡面首推魏徵,房玄齡那批人。

  閻立本,岑文本,歐陽詢等人,都是那批人的追隨者。

  到了如今,歐陽通,岑長倩等新一輩已經逐漸崛起,逐一進入中樞,成為一批新的力量。

  元萬頃,範履冰這些北門學士是次一輩的人物。

  狄仁傑,姚崇之輩,是最後輩的人物。

  但在李絢看來,新古文運動,其實是皇帝在背後推動,針對世家門閥影響力的一種打擊。

  雙方之間的鬥爭也不可小覷。

  “狄懷英重律法,行事嚴謹,只要不出意外,將來重走魏相之路,乃是必然。”稍微停頓,李絢又接著說道:“再有,他為人比魏相要寬厚,目光長遠,歷練之下,未必不能集魏房二相共同所長。”

  歐陽通點點頭,然後看向李絢,笑著說道:“有狄懷英在,也能好好的約束你。”

  “舅舅說笑了,外甥何須約束。”李絢忍不住的搖搖頭,輕聲說道:“外甥該做什麼,心中有數。”

  “如此便好。”歐陽通輕吸一口氣。

  在他眼裡,狄仁傑是個相當正直的人。

  李絢是當朝郡王,越是往上走,就越容易遭到慾望的誘惑。

  有狄仁傑在他身邊看著,他做事也會謹慎一些,同時收起一些不必要的心思,也少遭一些別人的詆譭。

  “對了,今日之事如何?”歐陽通神色鄭重起來。

  “御史臺看起來有不少動靜,但實際上很可能是幌子。”李絢略微思索,將今日的話撿重點說給歐陽通,然後認真的說道:“外甥覺得姚崇的話有道理,明崇儼如今不在朝中,想要動手,還是需要有一位大員擋著前面,直面陛下的憤怒。”

  “朝中諸位宰相?”歐陽通略微思索,搖搖頭,說道:“可能性不大,大朝會是什麼場面,他們怎麼可能不清楚。”

  “接下來,便是六部尚書和九寺寺卿,五監監令。”李絢抬頭看向歐陽通。

  歐陽通本人是衛尉寺卿,段寶玄是大理寺卿,光祿寺卿陳光,宗正寺卿裴廣孝,鴻臚寺卿劉伯英,太僕寺卿史暕,剩下司農寺,太常寺,和太府寺都是極會做人的人。

  王德真剛剛從殿中監調走,將作監楊務廉,少府監韋弘機,內侍監仇宦,國子監祭酒於立政。

  岑長倩剛剛調任秘書監。

  “九寺寺卿和五監監令當中,最容易出問題的,是於立政。”李絢抬頭,說道:“但他的份量不夠。”

  關於詆譭李絢的風聲傳揚開來,最初便是在國子監。

  於立政主管國子監,相關人等只有他有資格參加後日的正旦大朝會,國子監的情形想要爆發,他是重要的棋子。

  但僅僅是棋子,一個國子監祭酒,想要彈劾李絢,份量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