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九百四十章 天后奪名,窺伺顧命


                 東宮後院,宜春殿前。

  皇帝側身看向李絢,似是隨意的問道:“此次用天后名義,二十七郎,你沒有意見吧?”

  以舒心開頭,醫藥為主,最後用產鉗收尾,足夠寫一篇《產經》。

  光是這一本書,足夠帶來巨大聲望。

  但這一切全部都是李絢的功勞,皇帝一句話就將他的名字從這件事上全部都抹掉了。

  換作任何一個人,心中都會有無比的不滿。

  武后也在同一時間看向李絢,似笑非笑。

  李絢根本沒有絲毫猶豫,直接搖頭,認真的拱手道:“臣知只有如此,才能最快對大唐有利……而且臣之事,陛下和天后知曉,便已經足夠。”

  李絢需要功勞,但能給他功勞的是皇帝和武后,不是百姓。

  他不是那種沽名釣譽的人,只要能讓他拿到實利,可比什麼萬家生佛的虛名要強的多。

  再說,以皇帝的為人,根本不會讓他吃虧,甚至會給他渾厚無比的獎賞。

  不只是一個邊州都督,甚至於在李治死前,給他一個顧命輔政的宰相之位。

  這些都需要皇帝在李絢身上,看到無比的忠誠。

  而對李絢來講,此事還能獲得武后的信任,尤其能讓她放下對自己的戒心,這同樣非常重要。

  至於此事會給武后帶來的巨大聲望,李絢並不在意。

  武后本就擁有太多威望,現在這個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

  更何況,像這種東西,在民間發酵起來,需要的時間太長太長。

  難產,哪怕放眼整個大唐,一年才有幾個。

  產鉗的威望深入民心,很可能需要不只是一年兩年,而是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

  那個時間,足夠李絢將武后掀翻,將一切重新奪回來,然後冠上自己的名字了。

  甚至或許,他還會將這個功勞冠上劉瑾瑜的名字。

  這種東西,更適合名留史冊,而不是其他。

  真正得益的百姓,最後感恩一時,用不多久就會忘卻。

  而且,他們更多的感恩的是東西,而不是人。

  說實話,現在又有誰還記得最初發明這東西的人是誰?

  哪怕是女子怕也說不出來。

  生活的磨礪,會磨平所有的感恩。

  ……

  李治看著神色依舊平靜的李絢,臉上帶出無比的滿意之色,轉頭看向武后說道:“如何,朕就知道二十七郎知曉輕重的。”

  武后笑笑,眼底深處卻帶出一絲詫異。

  真正對名望不追求的人,追求的,才更多。

  “二十七郎,你真的不想在這份東西上,帶上你自己的名字?”武后輕笑間,眼神死死的盯住李絢。

  李絢認真搖頭,拱手輕聲道:“天后,若是臣真的想要用它做什麼,恐怕早就已經做了,而不會一直藏著……此種之事,終究奪鬼神太多,陛下和天后命格至高至貴,鬼神不敢輕易犯之,此事由天后出面乃是最佳。”

  武后微微一等,隨即緩緩的點頭道:“不錯,確是如此。”

  這件事從一開始就能看的出來,李絢在這件事情上的顧慮很重,不然這東西他早就拿出來了。

  現在能將其頒行天下,又不用擔負什麼,何樂而不為。

  皇帝和武后看慣了形形色色的人,李絢是真的不在意這個名頭被武后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