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五百七十八章 關山之志,滕王高閣

  金吾衛?

  ……

  看著金吾衛的重新掉頭朝東面快速的追去,楊炯看著手裡的竹筒微微皺眉。

  轉頭看向四周,原本圍在碼頭附近的百姓已經散去。

  之前臨別賦詩,一共五首,已經隨著人潮快速的湧入到了長安城,用不了多久就會弄的滿城皆知。

  楊炯目光敏銳,如何看不出這裡別有玄機,但具體如何,卻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說清的。

  宋之問湊上前來,低聲問道:“令明兄,這是什麼?”

  楊炯看了宋之問,還有同樣好奇賀知章,狄仁傑和姚崇等人,低聲說道:“這是南昌王剛剛接到的來自洪州的信函,他恰好剛剛離開長安,就託人給愚弟帶了過來。”

  楊炯當著眾人的面,直接打開了竹筒,裡面是一張絹紙。

  就見這張絹紙開頭寫道:“滕王閣序·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時維九月,序屬三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各傾陸海云爾。”

  絹紙翻落在在場眾人之手,看著一整篇數百字的駢文,眾人的眼中頓時浮現出洪滕王閣的壯麗,眺望廣遠,秋景鮮明;人生遇合,懷才不遇,自勵志節。

  “王子安又出一篇大作。”楊炯一聲感慨。

  他知道南昌王送他這封一篇駢文的用意,之前,他才說了恥於王后,愧居盧前之言,僅僅片刻,南昌王就用王勃的這封駢文來打臉。

  賀知章重新將絹紙遞還給楊炯,看了眼依舊震驚的眾人,沉聲說道:“學生聽聞,子安先生在月前,已經請辭婺州教授一職,南下交趾,探望父親,按時間計算,這篇文章,應該是子安先生路過南昌時所做。”

  楊炯默默的點頭,這件事並不是什麼秘聞,甚至王勃用自己在婺州剿匪立的功勳,祈求朝廷讓他自己來父親到交趾任職一事他也知情。

  大唐立國至今,雖諸多諷刺,但以孝治國卻是國本。

  “有這一首詩賦,聖人應該會允許王子安所請。”楊炯抬頭看向了宋之問。

  王勃之事,宋之問同樣知情。

  宋之問微微搖頭,直接轉移話題,問道:“令明兄,這篇滕王閣序和南昌王那篇詩作都有勵志之意,你覺得二者究竟何高何下?”

  “單從文筆而言,王子安的要更甚一籌,但從志向所在,南昌王要略勝三分。”楊炯抬起頭,望向東北方向,輕聲念道:“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當浮一大白。”宋之問忍不住的大聲讚歎。

  “走吧,回去叫上駱賓王,一起去平康坊喝一杯。”楊炯看向賀知章,姚崇,狄仁傑和姚懿,誠摯的邀請道:“諸位今日一同前往如何?”

  “敢不奉命。”賀知章第一個應聲,狄仁傑,姚懿和姚崇也同時點頭。

  “那請吧。”楊炯率先而行,同時側身對眾人說道:“可惜今日駱賓王早起當值去了,不然今日盛會若是有他在……”

  “駱兄如今是就任武功主簿對吧?”

  “對,武功職屬咸陽,但武功縣衙卻是長安西城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