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五百七十七章 畫蛇添足,群賢畢至

  “原來如此。”李絢有些恍然的點頭。

  楊炯上前一步,對著李絢拱手道:“王爺此番東征新羅,楊炯不才,奉令一詩為王上送行。”

  李絢的眉頭頓時一挑,奉令送行,制詔賦詩。

  大唐出軍征討新羅,雖不至於皇帝登壇拜將,起碼太子和宰相要相送。

  但李絢如今出發甚急,不說皇帝,就是太子和宰相都來不及來送行。

  所以這時候,也不知道誰跟李賢出了個餿主意,讓他將大唐四大才子之一的楊炯派來給李絢送行。

  同來的,還有上一科新科進士的宋之問。

  雖然上一科宋之問不是狀元,但他的詩才卻是眾人之首,不然也不會被擢升進入弘文館。

  只是楊炯似乎心裡也有些反感,宋之問也稍微有些不滿,畢竟詩詞一道,在乎傳情寫景,強而為之難有佳作。

  這一點,李絢是認同的,但是太子旨意一下,難能奈何,

  李絢對著楊炯微微拱面色誠摯的說道:“如比,便有勞先生,小王聆聽先生佳作。”

  “王上客氣了。”

  李絢的態度讓楊炯的神色稍微和緩,略作沉吟,楊炯看向眼前的三艘官船,緩緩開口:“

  天將下三宮,星門召五戎。坐謀資廟略,飛檄佇文雄。

  赤土流星劍,烏號明月弓。秋陰生蜀道,殺氣繞湟中。

  風雨何年別,琴尊此日同。離亭不可望,河水自西東。”

  “赤土流星劍,烏號明月弓。秋陰生蜀道,殺氣繞湟中。”李絢眼睛微微一眯,神色之間,殺氣透眼而出。

  楊炯頓時感到凜然一肅。

  李絢沉沉的點頭讚道:“好一句殺氣繞湟中。”

  抬起頭,李絢的目光死死的盯向了船首的新羅請罪使欽鈍角幹。

  銳利眼神彷彿無數的劍刃風暴,不停的圍繞欽鈍角幹不停的來回風暴切割。

  如果李絢的眼神真的如同劍刃一般,那麼欽鈍角幹早已經是體無完膚了。

  深吸一口氣,李絢回身,朝著楊炯沉沉躬身:“多謝先生厚賜。”

  楊炯搖搖頭,說道:“不瞞王上,這詩是舊詩,但今日得見王爺銳氣,如今頓覺再是應時應景不過。”

  李絢趕緊拱手:“先生謬讚了,只要先生不覺得小王配不上這首詩便好。”

  楊炯沒有再看李絢,轉頭看向宋之問,坦然的說道:“延清兄有急才,不若今日也賦詩一首,贈予南昌王,以為行壯。”

  “令明賢弟既如此說,那為兄便只好勉力為之。”宋之問苦笑的拱手,隨即,他的臉色就肅然起來:“

  季秋辭國門,行途橫萬里。嚴程無休隙,日夜涉風水。

  謬辱紫泥書,揮翰青雲裡。棲巖實吾策,觸藩誠內恥。

  濟濟同時人,臺庭鳴劍履。百越去魂斷,九疑望心死。

  異國多靈仙,幽探忘年紀。悠悠南溟遠,採掇長已矣。”

  “好一個濟濟同時人,臺庭鳴劍履。”李絢對著宋之問拱手,說道:“今日無論如何,是和劍過不去了。”

  宋之問坦然笑道:“王爺出兵新羅,自當以詩劍相送。”

  “多謝延清先生了!”李絢認真的致謝,宋之問或許人品不佳,然其詩才乃屬天下一流,實在敬佩。

  “我等二人已經完詔,不若王爺也來上一首,共享盛情。”楊炯說著,目光已經看向了李絢。

  李絢雖是當朝郡王,但詩名同樣不俗,畢竟三秋王的稱號,也是天子認可的。

  丈夫志,恥等閒,頗有凌雲之志。

  僅此兩首,已足以讓李絢在當時文壇立足,但也僅是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