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五百七十四章 安東諸將,小心太子

  李絢隱約能夠窺見安東都護府內的權力構架。

  李謹行為安東道鎮撫大使,一切以朝廷為重,雖不重權,但也不許他人違令而行。

  高侃出身渤海高氏,雖然重權,但不會違背李謹行之令,頗有些長史的味道。

  至於黑齒常之,多有些像一州司馬。

  不過這三人當中,李絢知道最多的,反倒是劉仁軌並不怎麼在意的降將黑齒常之。

  因為在薛仁貴和裴行儉之後,大唐成就最高的統帥就是黑齒常之了。

  高侃他也有所耳聞,不過聽的不是他,而是他的孫子,高適。

  最後便是李謹行,李絢甚至在前赴洛陽之前,都沒有聽過李謹行的名字,但此人能夠被委任為安東鎮撫大使,必有其過人之處。

  甚至三人當中,讓李絢感覺最為放心的,就是李謹行。

  李謹行不會大出奇兵,但若是他要主守嗎,其他人恐怕一點便宜都討不到。

  李絢做事也是這種風格。

  這些人,還有安東都護府下屬眾軍,可都是劉仁軌當初在東島主持攻伐新羅的手下大將。

  也正是因為有這層關係在,李絢前赴東島,才最容易被人相信。

  ……

  劉仁軌細細的向李絢講訴了安東都護府的局面,最後才輕嘆一聲,說道:“東島之戰,不在我軍,也不在新羅,真正的敵人是天氣,不管是水路還是陸路,想要撤軍,都有多番艱難,若是天氣嚴酷,無論局面如何,東島人都不會放棄進攻的。”

  “其實此時,最合適的,是立刻從遼東調遣一支大軍直撲買肖城,前線鏖戰,消耗新羅軍力,後方新軍一到,立刻痛擊敵軍,然後便可從容而退。”李絢輕嘆一聲,將藏在心底一直不說的話說了出來。

  “遼東若還有軍,何須從江南道調軍。”劉仁軌微微搖搖頭,說道:“陸上調軍,最快也只能從河北道調軍,這與當年的楊廣之行又有什麼區別,一旦大軍受阻,北地突厥再動亂,立刻就是隋末亂世。”

  李絢能夠想到的東西,劉仁軌和那些當朝大官又怎麼可能想不到,他們更多的是在別的地方顧慮。

  李絢隱隱間有種感覺,如果中樞真的這麼做,東海王必定有一切手段,將大唐拖入隋末亂世。

  “好了,不提這些了。”劉仁軌抬頭看向李絢,輕聲說道:“賢婿此番東行,就算一切順利,再歸怕也要到正月之後,不過也好,有些事情也可以避開。”

  隱太子妃的葬禮,她現在人還沒死,武后就已經定下,她要在朝廷正旦大朝會之後離世,然後從五女歸德縣主府邸送葬,從而斷絕一切和東海王勾連的猜想。

  想到這裡,李絢立刻拱手說道:“嶽翁,孫婿總覺得,如今之事,多是東海王在轉移視線,但即便是東有新羅,西有吐蕃,東海王的重心依舊在朝廷,在中原,吐蕃和新羅蠢蠢欲動之時,他恐怕不會安生……或許,他一直以來就是在圖謀什麼,才會主動爆出自己的生事來歷,嶽翁千萬擔心。”

  劉仁軌點點頭,他一生歷盡無數風雨,這裡面的蹊蹺,他還是隱隱覺察到的,但缺乏關鍵信息,即便是他,能做也不多。

  “天后令明崇儼負責繼續調查東海王,只要盯住了明崇儼,盯住了東海王和他對抗的手段,東海王的真身就會被一層層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