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絢劉瑾瑜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 為人方正,愛惜羽毛

  一名穿著黑色麻布長袍,身材瘦削,鬍鬚短直,滿臉皺紋,雙眼凹陷的五旬老者,站在中堂門口,看著外面的風雨,同樣在等著李絢。

  遠遠的,看到李絢來到,袁嘉祚立刻肅然起來。

  李絢來到門口,先一步對著袁嘉祚拱手:“小子李絢,見過袁刺史。”

  “見過南昌郡王。”袁嘉祚很客氣的拱手回禮,然後伸手道:“王爺請!”

  “袁翁請!”李絢跟在袁嘉祚的身後,走入到了中堂之內。

  中堂之中,如今只擺放著一張發舊的圓桌,桌上擺著一盤魚,一盤毛豆,一盤筍片,另外還有一壺老酒。

  頗為儉樸,甚至有些過份。

  “早就聽聞刺史大人勤儉,絢今日得見,實在汗顏。”李絢誠懇的對著袁嘉祚拱手。

  之前丘貞沐的手下雖然是對齊公子展開了調查,同時也順帶調查了一下杭州刺史袁嘉祚的風評。

  其人不僅方正愛民,甚至勤廉公明。

  杭州百姓如今就差將青天的名號貼到他的腦門上了。

  看著袁嘉祚身上略有些發舊的黑袍,李絢心中感慨,這個人如果不是大奸大惡的奸賊,那就是天下間真正少有的清官。

  “王爺客氣了,請坐。“袁嘉祚等著李絢先坐下,然後才跟著在一旁坐下,然後輕聲說道:“本官在數日前,便聽說了王爺在揚州之時,所作之詩,鷹擊長空,誰人不識,年少英豪,令人激賞。”

  袁嘉祚話說的很慢,似乎是在字字斟酌一樣,讓李絢不由得精神專注起來,和這樣的人物打交道,可不容易啊!

  “不瞞袁翁,那雖是小子當時而作,但實際在之前的數天裡,也都曾反覆斟酌,最後才得成型。”說到這裡,李絢感慨一聲,道:“從神都,到揚州,再到杭州,小子頗感風雨驟急,稍不留心,便有翻覆之險……”

  “本官明白,王爺擔心天陰教勢大,會危及到整個江南穩定,這一點本官瞭然。”袁嘉祚點點頭,但隨即輕笑一聲,說道:“此等之輩,不過奸險小人罷了,所做事情俱都處於陰暗之中,難見天日,所行所為,多依靠僥倖行事,但有不諧,彼輩便立刻一敗塗地。”

  “袁翁透徹。”李絢感慨,現在的天陰教眾人,可不就是藏身在黑暗陰溝裡的老鼠嗎?

  一點也不敢去見天日,可是偏偏又不得不強行為之,所以絲毫不見機會,搞不好,最後自相殘殺也不罕見。

  關鍵是袁嘉祚在杭州的清明執政,讓天陰教起事的根基幾近摧毀。

  他們就算是想要強行而為,也難以達到睦州和婺州的程度。

  “不過,還需注意,袁翁乃杭州支柱,若是天陰逆匪從袁翁身上下手,則局面立刻便有傾覆危機。”李絢坐在那裡認真拱手提醒。

  “王爺放心,老夫這段時日,便不會出這刺史大院,彼輩總不會直接殺入到這刺史大院之中吧。若真有那麼一日,恐怕別說是這刺史府,就是整個杭州城,也都會淪入到彼輩之手,到那時,彼等殺不殺入這刺史府,也無甚關係。”

  袁嘉祚一番話語倒是坦然,杭州的情況如今危機潛伏,他也直認其事。

  “袁翁豪情,小王欽佩。”說著,李絢從懷裡掏出一封信遞上,同時說道:“這是晚輩離開神都之時,求殿中監王公寫的一份信,如今看袁翁豪情,倒是小子做的有些差了。”

  “無妨。”袁嘉祚笑呵呵的擺擺手,說道:“王爺所做無差,多年未曾接到老友之信,王德真能從衛尉寺卿更進一步,升為殿中監令,老夫也頗為感懷。”

  袁嘉祚和前任衛尉寺卿王德真是同年,一個是上州刺史,一個是殿中監令,倒也不差多少。

  “杭州之事,有袁翁在,本不須小子妄自胡想,只是今日遇到令侄齊公子,小子總覺得他的身邊有些暗自挑唆之輩,今日之事頗有些蹊蹺。”李絢換了語氣,輕飄飄的說出了今日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