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道佛之爭

  洛陽和長安東西兩京也有很多出名的寺廟和道觀的主持也來到這裡。

  不管是哪一位高僧高道,沒有一個是好惹的,更何況現在出的人命案子。

  戴興肩上的壓力很重,如果無法快點破案,那麼天后怪罪下來,別看他出身不俗,但罷官奪職也在頃刻之間。

  李絢本來是來這裡是替天后撫慰參與水陸法會的真人法師,但現在出了這麼大的事,已經不好公開宣旨了。

  大唐雖立道教為國教,但在道門當中,各門各派的地位還有不同。

  如今的天下,真正執道門之牛耳是終南山樓觀道,

  樓觀道自高祖立國時,就傾力相助,是大唐在道門最忠心的盟友。

  近些年,雖說茅山上清宗影響日益廣泛,但也依舊比不過樓觀道在朝廷和民間的地位。

  長安就在終南山之下,長安百姓更是常年受到終南山的影響。

  “請通稟一聲,南昌王李絢拜見樓觀道元章真人,”李絢非常客氣的做了一個道禮,站在門前的道童立刻去彙報。

  儘管這裡只是偏祀之一,但待在這裡的高道大德也不是隨意能招惹的,大理寺的人恐怕也很難問出什麼來。

  就在此時,一名身穿紫色道袍的金冠清面道人從內殿走了出來。

  “原來是靈機子啊,你進來吧。”元章真人對李絢招招手,李絢一眼就看到了裡面的好幾位道門真人,

  “見過元章師伯,見過諸位真人!”李絢雙手合攏子午訣掐在手中。

  李絢雖然是一個宗室郡王,哪怕他託孝母之心,而半入道門,實則也不會被這些真正的道門高冠放在眼裡,而他之所以能夠被元章真人記住,主要還是因為他有一位好老師。

  “來,這位韋玄藏的弟子,數日前在龍虎山祈雨成功的靈機子。”元章真人親切的對在場的眾多高冠介紹李絢,其他的不說,光點他在龍虎山祈雨成功這件事,就足夠讓在場的高冠容易接受的多。

  龍虎山天師道也是道門祖庭之一,不過相比終南山樓觀道就要差上許多。

  樓觀道尊尹喜為祖師,為道教的文始真人老子《道德經》五千言,是應他的邀請而撰著。

  這就是歷史上老子西度過函谷關留下《道德經》五千言,紫氣東來三萬裡的故事。

  樓觀道的掌教文操真人正在宮之中,守護著太子的靈柩,眼前在這裡的元上真人是他的親師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