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哲範曉明 作品

第250章 一百五十萬噸,能源

  光束通道發生器的直徑是五百米,這樣的直徑可以同時容納多個航天器飛行。

  至於光柱工程能量接收器,那就更魔幻了。

  全功率的情況下,就這一處光柱工程能量接收器所接收的能量能夠支持三個塔木戈壁的使用。

  更形象的說,五百個這樣的能量接收器就能支持現有全球能量的消耗了。

  三門計劃的太空部分。

  按嚴格意義來說,分成兩個部分。

  分別是光柱工程部分和光束通道部分。

  光柱工程部分包含六個太陽能收集站,三個光能傳輸站。

  光束通道部分則是光束通道發生器和光能傳輸站的結合體,不僅綜合了多個光束通道發生器,還要能夠傳輸能量,且還要提供航天器的停留。

  其實就是實際意義上的太空港。

  “行吧!看來我們還要在塔木戈壁待上一段時間。”蘇哲說著。

  “只能這樣了。”範曉明說,“說實話,最耽誤時間的是物資、裝備的運輸,整個三門計劃太空部分,需要運輸的總質量高達一百五十萬噸,如果一艘航母為十萬噸,我們就要運十五艘航母上太空。”

  三門計劃太空部分包含一個同步軌道上的太空港,其質量是三十萬噸。

  六個太陽能收集站,每個十五萬噸。

  三個光能傳輸站,每個十萬噸。

  這是放在現在,有了光束通道,有了裝備有簡化版航太發動機的航天飛機和即將測試的飛碟。

  放以前,誰會想著將這些重達一百五十萬噸的東西送上太空。

  就這還是分階段,飛前後的。

  最先要做的是將建造一個太陽能收集站和能量傳輸站,以及太空港,就這就是五十五萬噸的物資要運輸。

  等這兩個完成了建造,能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時,才會完成後面剩下的。

  就這五十五萬噸的物資,運輸到同步軌道,這樣消耗多少能源。

  “沒辦法!就現有的光束通道,航天器也不能造的更大了。”蘇哲說道。

  “這我知道。”範曉明點頭,“所以說等我們三門計劃完成後,就有直徑達到五百米的光束通道了,那時航天器就能造的更大了,簡單算算,其有效載重能夠有三十萬噸。”

  “恩!那時候很多東西就不要在太空中組裝了,可以直接在地面完成組裝,再直接通過光束通道送上太空。”蘇哲笑著說。

  為了完成三門計劃太空部分,研究中心和學校一共培養了三千人專業人士。

  這些人不僅要熟悉相關專業,還要培訓在太空中作業。

  不過現在有了人形彷生機器人和性能優越的太空服,對人員的要求也沒有那麼高了。

  “對!”範曉明點頭,“還別說,航空航天學院就設計了有效載重達十萬噸的飛碟,且已經安排製造了,就等三門計劃結束試飛了。”

  “這我知道。”蘇哲笑著點頭。

  ……

  第二天,蘇哲和範曉明兩人早早的來到了測試機場。

  兩人站在那看著眼前的六個大傢伙。

  範曉明笑著說:“這樣子,還真的飛碟沒啥區別。”

  “這就是飛碟。”蘇哲笑著說。

  “藍雀號飛碟、白鵝號飛碟、黑凋號飛碟,設計成這樣最合理,而不是飛機那樣。”範曉明說著。

  看完六個飛碟,兩人來到了控制大廳,兩人來到時,校長徐正平和航空航天學院院長戴平安兩人已經在了。

  打過招呼,四人坐好後齊齊的看向了大屏幕,載人的藍雀號飛碟啟動了。

  在測試機場的上空出現澹藍色的光束後,藍雀號飛碟慢慢的飛起。

  在進人直徑為三十米的光束通道,其開始了自檢。

  自檢完成後,其開始加速。

  一開始的加速度並不大,在其高度越過三十公里後,其加速度在極短的時間內達到了一百個g。

  在飛過一萬八千公里高度的時候,其速度達到了兩百公里每秒。

  起飛六分鐘後,藍雀號飛碟來到了同步軌道。

  圍著太空太陽能發電站繞了一圈後,其重新進入光束通道。

  徐正平看著大屏幕上正在返回的藍雀號飛碟,感嘆說:“不載人的情況下,到同步軌道一個來回也就十幾分鍾,要是載人,需要一個小時多點,沒法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