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620 盛世初現

  工廠多了,生產出來的產品無法面對每個買家,中間必須經由商人來販賣。商人多了,商稅就高了,工廠越紅火,商人的買賣就越好做,朝廷收到的商稅就越多。

  好像誰都沒吃虧,可到手的銀子確實見漲。事兒就這麼怪,不信邪都不成,不是一家兩家如此,明擺著的賬目誰還能空口白牙的不認嗎?

  朝廷收到的賦稅多了,自然不會再向百姓伸手要錢。比如說皇帝這次御駕親征就半文錢賦稅也沒增,而且隨著各大工廠的生產任務加重,還多出了不少能讓百姓掙到錢的機會。

  有手藝的,不管會打鐵還是會編筐,都可以在家裡弄個小作坊,然後去附近的大工廠領配額,專門為其提供相應的手工產品。

  用報紙上流行的話講,這叫供貨商。誰家手藝精、做工好、用料紮實,供貨商的名頭就坐的實在。契約一簽就是一年,還會把貨款預先支付一部分,用來讓小作坊購買原材料。

  啥手藝都沒有也沒關係,盯緊了報紙上的招工告示,只要腦子不傻不笨、身體不殘不缺、肯賣力氣吃苦,總能找到一份工作,到工廠裡去按月拿工錢。若是被管事的看中了,搞不好還能吃上大鍋飯。

  沒錯,就是大鍋飯。這個詞是從天津衛最先流傳開的,半點貶義都沒有,滿滿的全是讚譽。大概意就是說這個人在工廠裡簽了長約,不光能按月拿到工錢,連吃飯都不用掏錢,每天三頓全可以免費到食堂裡吃大鍋做出來的飯菜。

  十里八鄉的媒婆如果聽到誰家小子是吃大鍋飯的,必須列為優質客戶,有事沒事過來串串門子,把舌頭說分叉了也得給介紹個好人家的姑娘。只要事情成了,紅包必須很重,吃大鍋飯的工錢高,吃穿住全都免費,出手自然更大方。

  按說讓更多人有機會進入工廠裡上班掙錢,肯定會影響耕種。誰都不傻,掰著手指頭算算就會發現,上班比種田輕鬆,掙的也不少,還更有保障。既然如此誰還願意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種地,乾脆全去工廠上班不就得了。

  可現實卻打了許多人的臉,在鄉下種地不光沒被摒棄,反倒也成了香餑餑,根源依舊是新政,或者說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