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 作品

458 兵者,生產力也

  打造一支強兵就這麼簡單嗎?沒錯,就這麼簡單。可是歷代朝廷為什麼都不這麼幹呢?是古代皇帝和官員們的腦子都缺點啥嗎?

  以洪濤的經驗判斷,古代皇帝和官員們一點都不傻。自己懂的他們幾乎都懂,之所以沒有這麼去做,原因只有一個,生產力水平太低,不足以支撐他們的想法。

  在傳統觀念中武人是粗鄙不可信的代名詞,沒有外敵的時候,武力集團往往會不顧禮法驅兵作亂,陷國家於兵禍之中,其慘烈程度往往比外患還高。

  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大部分武人沒受過教育,腦子裡沒有那麼多想法,習慣用武力解決問題,往往因為一時不快就大打出手,對社會穩定頗具破壞力。所以從古至今,世界各國一直都在尋求以文御武之道。新筆趣閣

  那能不能讓武人也接受教育呢?如果沒有穿越人士快速提高生產力水平,答案是不可能。學習基本都是脫產的,沒幾個人能做到一邊下地種田一邊讀書不輟。

  而耗費了多年時間和錢財讀書的人,又不願意去當兵,性價比太低了。一邊當兵一邊學也不太可能,光是訓練各種冷兵器作戰技能每天就能把人累個半死,哪兒還有精力去學習。

  所以想做到讓士兵讀書,必須先提高生產力。使用熱兵器作戰,也是生產力提高的一種表現。與冷兵器相比,熱兵器的訓練量就沒那麼高了,完全可以抽出時間讀書。

  讀書多了,道理知道的多了,眼界開闊了,除了能避免被某些別有用心的人隨便當槍使,還可以為自身找到退路。將來退伍之後不光不會成為負擔,還能成為家庭的頂樑柱。

  沒有了後顧之憂,當兵就會成為更多年輕人的選擇;選擇的人多了,待遇高了,軍人自然而然就不再是低賤的代名詞,進而就有了更高的追求,也就是所謂的精神力。

  另外古人養一支常備軍是非常困難的,幾萬、十幾萬青壯整天不生產光消耗,對任何一個朝廷來講都是極其沉重的負擔。可他們又沒能力用軍隊獲取利潤,想減輕負擔只有一個辦法,打壓軍人,降低待遇。

  可是隨著生產力的提高,洪濤有辦法用軍隊去獲取利潤。當打仗不再是敗家,反而成為致富的工具時,不用任何人教,古人都知道該怎麼做,也樂意去做。隨即,能賺錢的軍隊就成了香餑餑,軍人的地位和待遇也就會水漲船高。

  當然了,這些道理光靠說是沒用的,必須要演示給古人看。一次不成兩次,估計超不過三次他們就會幡然醒悟。但在這之前只能忍辱負重,在一片反對聲中頂住巨大的壓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手機版閱讀網址: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