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六十章白蓮之惡,罪在其心

  從大宋建國的建隆元年開始,宋太祖曾一次特恩度僧八千人,太平興國七年與雍熙四年,宋大宗先後兩次特放童行;大中祥符二年與天禧三年,真宗皇帝更是詔許天下大規模特恩度僧。

  僧人不事生產,不繳稅收,積累財富的速度是驚人的,宋代佛教寺院暴富。眼下大宋的寺院不但佔有大量土地,而且擁有大量房產,東京城的長生庫受到葉安的打擊,但大宋其他地方的長生庫並未有什麼影響,放貸行為幾乎已經成為大規模寺院的標準斂財操作。

  不光向窮人放貸,就是富人他們也會進行遊說,甚至是欺騙的方式進行放貸,最後再以各種理由拖延,使得利息越滾越高,官府一般不會去管這種行為,最終富戶也會被這種高額的砍頭息給榨取的家破人亡。

  葉安從來都看不起佛門,盛世香火大盛,亂世關閉山門,妥妥的利己主義,就算有十八棍僧救唐王的典故,也不過是歷史中的訛傳杜撰,真要有這回事,在官方的文獻中不會模糊的一筆帶過,以唐代對佛教的遵從,早已大張旗鼓的記錄在史書中。

  真正能看得見的卻是佛門對財富的貪婪,對世俗的掠奪,對慾望的放縱。

  當然,這個時代不是沒有高僧,只不過高僧的數量實在太少,在繁榮的宋代更多的僧侶已經被世俗化,對於他們來說擴充寺廟財富,田產,吃著山珍海味,享受美嬌娘才是他們的目的。沒錯,在大宋吃肉喝酒的僧人並不在少數,打著修佛名義姦淫婦人的也時有發生。

  這已經不能用富庶來描述,只能用奢侈來形容,而趙禎為了避免被朝臣們上諫,連家廟都不敢隨意的修繕,唯有出現戰場大捷的時候才敢以告祭先祖的名義修繕家廟。

  范仲淹的憤怒很快便被葉安一盆水給澆滅:“範公只見得佛門捱打,卻未見其吃得腦滿腸肥的模樣嘞!我普惠商號的夥計從黃州進貨回來說:齊安的永興寺,一次重修寺院,就耗費掉七萬兩黃金!另有夥計卻說峨眉山擴修普賢菩薩像,一次就耗資黃金三千兩!整日誦經禮佛的寺廟為何會這般富庶,這些錢財恐怕已堪比一州一府的夏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