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七百九十五章范仲淹與格物


  小酒館的交談讓葉安與范仲淹兩人之間多了一種惺惺相惜,雖說雙方的想法不同,但這並不阻礙兩人對彼此的認同,更是加深了私下交情。

  范仲淹的想法很簡單,按照儒家的固有思想,先一步扶持趙禎親政,以達到君臣共治天下的目的,然後再進行改革,以達到輔佐君王勵精圖治的目的。

  老範的想法雖然還是有些入不了葉安的眼,但在這個時代已經領先許多人了。

  至少他已經看到了宋王朝的衰落之處,接下來便是理所當然的進行改革以達到致君堯舜使命。

  “致君堯舜”,這幾乎是大宋王朝所有士大夫心中的想法,當然若是有一天他們看到了真的史料,便不會覺得致君堯舜是一件多麼牛逼的事。

  王朝更替不斷,這是華夏曆史推進的必然結果,若是想要打破這個閉環,就需要一種全新的方式,漢家的士大夫在這條路上摸索了何止千年?

  在接下來的歷史長河中,他們依舊在摸索,只不過他們的思想和認知被困在了一個叫“儒學”的規矩中。

  葉安不同,他見識過許多思想,看到了實踐後的真理,打破閉環的方法他知道,但他同樣知道這條路上有多少的荊棘,甚至自己不一定能走通。

  好在這個時代依舊是華夏文明的璀璨時期,無論能走多遠,只要能一直堅持走下去,那終究是一場偉大的復興,而想要走下去那就必須進行一場變革。

  范仲淹是改革派,數十年後的另一個強人也是改革派,但無一例外他們都失敗了。

  對於老範葉安還是佩服的,至少他並沒有走上極端,他是一位循序漸進的改革這,所以葉安覺得他成功的幾率會更大一些。

  人做事最怕的便是執拗,在正確的道路上執拗還好些,因為終究能達到成功的彼岸,但若是從一開始便選擇錯了方向,那這樣的執拗便是萬劫不復的開始。

  在離開小酒館之後,范仲淹一直回想葉安說的話,現在的國朝根本不會接受一場變革,所以提前讓官家親政的意義又在何處?

  至於葉安所說的,自己會被貶斥出京……范仲淹根本就不在意,既然當朝上諫,他就有了被貶斥出外的打算,自己的榮華富貴又有何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