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七百八十七章一國養一城

  在經濟上的集中給予了東京城無限的繁華,這其中漕運佔據了首功。

  汴河、蔡河、金水河、五丈河“四水貫都”,尤其是汴河橫亙中國,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力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這使得來自大宋各地的貨物集散於此,也使得東京城的財富多的驚人。

  有了龐大的經濟支撐,加之有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老趙家的人便立刻明白了一個道理,只要保住東京城,那其他地方無論是出現造反還是動盪都不會影響天家的中央統治地位。

  於是強幹弱枝的軍事政策,成為了老趙家的首選,看看現在的東京城,雖說城中的禁軍已經增加到了近四十萬人,但每年還有大量的廂軍邊軍中遴選出的精銳填補到禁軍之中。

  如此一來便是老趙家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也是大宋極為特殊的兵制。

  對內樞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諸軍,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而對外則是居中馭外、強幹弱枝,內外相維。

  如此大宋的東京城空前強大,集權,安定。

  不得不說老趙家是把封建帝王的統治加強到了最大,沒辦法,只要是經歷過五代十國的人都會對那段不斷上演篡權奪位的歷史記憶猶新。

  連葉安都不得不佩服老趙家的這套維穩策略相當出眾,這才是真正做到了“朕即是國家”,只要東京城一日不破,只要皇帝還在東京城的皇宮中安然無恙,那大宋就是安定的,即便是地方州府再動盪,也能通過時間和耐心平定。

  但歷史也證明了另一個道理,一旦東京城破,這個國家便半截入土……

  葉安所做的一切,謀劃的一切都是在避免讓這個王朝重蹈覆轍,但保守的士大夫階層卻給了他“迎頭痛擊”,他沒有范仲淹那般眾多的盟友,也沒有王安石那般的執拗可以至百姓於不顧,所以他乾脆利索的承認失敗。

  不過在別人為他惋惜或是幸災樂禍的時候,葉安自己卻並非一無所獲,他看到逐漸看清了自己的對手,也明白差距所在。

  士大夫階級無論什麼派別對他來說都是“敵人”,誰可以相信併成為盟友?答案是朝堂之上,袞袞諸公,無一人可用!

  自己還是天真了,即便是范仲淹都曾勸過自己茶榷之法不可為之,為何?那時因為他知道那些人的強大,強大到連試一試都膽量都沒有,沒錯,在編篡茶榷新法的時候葉安找過范仲淹,人家老範在拒絕的同時便下了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