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七百一十六章前車之鑑

  對於葉安來說這是一次極好的觀察機會。

  想要變法就要吸取經驗,在大宋想要觀察成功的變法幾乎沒有先例,更多的是失敗的經驗,但誰說失敗的經驗就無用?

  很多失敗的教訓對葉安這個準備改革之人有大用!

  觀察孫奭等人的反對,也觀察朝中其他人的反應,最重要的還是要觀察劉娥以及趙禎對變法的決心。

  若是沒有天家的支持,想要變法無異於痴人說夢,但即便是有了天家的支持,問題也在於天家支持的力度如何。

  大宋變法的失敗不光是執行力的問題,以及外部勢力的干預,更多的在作為統治者的決心,能不能頂得住巨大的壓力。

  曹儀和李遵勖二人雖然不是文臣,但他們一個是武將一個是外戚,對朝堂中的事情看的反而透徹的多。

  “孫奭反對貼射法倒也並非是為了一己私利,自貼射法實行以來,種茶戶無法向國朝交納固定課利,而這些茶戶往往又都是貧窮之人,也不可能向國家納稅於是乎一些奸商也以貼射為名,強買茶葉販賣,如此不單是壓榨茶農,更是盜取國朝之茶稅所在,故孫翰林極力反對之。”

  李遵勖的話說的有禮有節,倒是不出葉安所料,但曹儀卻笑道:“話雖如此,但孫家可是東南茶商中的大家,諸多茶場以孫家馬首是瞻,利益牽扯之下,誰又知曉他是真的為國朝法度著想還是假公濟私?!”

  葉安笑了笑,他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兩人說的或許都不錯,即便是陳琳都懷疑孫奭的目的,但有一點不可否認,貼射法本身也存在問題。

  茶本就是官營壟斷的存在,而既然東南茶場的茶商能從中獲取龐大的利潤,便可見這個制度本就有缺陷,而這個缺陷誰最清楚?

  葉安咬著筆桿把看著眼前孫奭的奏疏副本,這東西是李遵勖託關係從中書省抄來的,雖然是奏疏,但算不上是機密,看看也無妨,陳琳只是瞥了一眼便不再說話,權當作沒看見了。

  簡單的用筆圈出幾個地方,連起來之後便是葉安分析出來的結果,抬頭望了一眼灰色的天空長嘆道:“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終究是逃不過利益二字!”說完便把奏疏給扔進了溪水裡,看著文書在水中翻騰飄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