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五百二十八章葉安的賭局

  周文質默默不語,許久後嘆道:“周某恩蔭入仕,蹉跎半生,毫無建樹,或許侯爺指點才是周某的歸宿!恐怕追捕廝鐸論是周某一生中唯一稍勇之事吧?但也成了西羌人作亂的契機…………哈哈哈……可笑!”

  這便是宋朝邊州武將的悲哀,葉安覺得他們不是真的沒本事,而是缺少戰爭經驗以及政治警覺,最大的問題還是在於邊州的軍力不足和對敵的懈怠。

  若是環州的軍力足夠強大,在西羌人剛開始作亂的時候便施以雷霆手段,成功鎮壓,也就不會有今天的事情了,更不會讓党項人趁虛而入。

  試想一下,一個邊州居然沒有一股強大的軍力能在第一時間平定叛亂,這是多麼匪夷所思的一件事!

  這事情若發生在漢唐,西羌人基本上就全部完蛋了,沒有相應的實力便造反作亂,不是被滅族還有什麼樣的下場?

  周文質固然有問題,但大宋自身的問題也不在少數。

  對於這樣的局面葉安也只能感嘆宋帝國的軍力讓人著急,但事實上兵力是不缺的,只是兵力分散在各個堡寨不說,作為地方軍士長官還不能擅自調動,這便是為何周文質從一開始壓制不住西羌人叛亂的根本原因。

  他本身還算是個守成的將領,但這樣的人不適合放在邊州,而是應該放在大宋的腹內之地,對抗的也不該是外族叛軍,應該是山匪盜賊。

  待周文質走後,程拱壽才從邊上不滿的走出來,開口便是:“這便是便宜他了,該接連貶黜,以至白身方能彰顯國朝法度,以肅軍法之威!”

  葉安翻了個白眼淡淡地說道:“別百人做夢了,周文質還算好的,知曉為何我會放他一條生路嗎?因為他幾乎沒有吃空餉的行徑,若是有我必讓他付出不可承受之重!能在國朝的條條框框下做到這般已經算是不錯的了!至少他還知曉抓捕賊人,錯的不是他,乃是國朝邊州之策太過陳舊罷了,迂腐不通自然會有今日的局面。”

  程拱壽微微嘆了口氣,臉上皺成了一朵菊花:“葉侯,您有些時候便是這般不計後果的說話,可知曉您的這番言論傳到朝堂中會如何?朝堂上下非要炸開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