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三百七十九章步子邁的有點大


  宋有兩稅不說,原本是從唐時延續下來的,把一切賦稅都摺合了進去,但事實上除了租庸調這三項外,還延續下了五代時的苛捐雜稅!

  別以為這個時代的人活的就輕鬆,相反比後世更為幸苦,甚至不如“打工人”,而是徹徹底底的“拼命人”。

  田地有租,丁役有庸,戶籍有調,也就是說有田產的要繳納農稅,有壯勞力的要服勞役,戶籍所在地若是有特色的,比如產糖還要每年向朝廷繳納糖進行折變稅收等等,其中的錯綜複雜便是一言難盡。

  更別提還有哪些多如牛毛的苛捐雜稅,自從趙匡胤開國那一天起,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寬徭薄賦”、“休養生息”,而是把割據政權制定的各種苛捐雜稅通通予以保留。

  難怪曾經教授說過,若是回到宋朝,那一定是極為悲慘的,你有很大的幾率成為農民,並且揹負沉重的稅收。

  什麼“麴錢”、“牛皮錢”、“鹽錢”、“鞋錢”、“腳錢”、“農具錢”、“公用錢”……等等等等,只有你想不到,沒有朝廷不能收,不敢收的。

  所以也印證了那句話,出生在寒門想要跨越階級,幾乎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如此也就出現了一個追大的笑話,宋朝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出現了四百多場農民起義,還真的很穩定啊!

  葉安是勳貴,勳貴家的莊子是不需要向朝廷繳納稅收的,佃戶只需要繳納糧食給莊子,還能免掉諸多的勞役和徵派,所以才使得有人想盡辦法也要把土地投獻給權貴之家,土地兼併能不積極嗎?kuAiδugg

  每當想到這惡性循壞之下的災難,葉安便是心驚膽戰。

  減少繳納的租子,但等同於減輕莊戶身上的負擔,他們都是佃戶,就靠著莊子上的田地作為產出養家餬口,安身立命。

  但葉安還有要求:“若在農閒的時候,你們也不得躲懶,咱們莊子上要開辦作坊,你們都是要去幫忙的,每月按出工天數付給銀錢,這些都是你們的淨賺,不需你們繳納,也是多勞多得!”

  王伯哈哈大笑:“小侯爺,這話說的,咱們莊稼人別的沒有,就有一把子的傻力氣,只要給錢誰不願意出力誰是傻子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