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當宋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七章棉花的線索

  這樣的傷口對於葉安來說不是什麼大事,他的身上有不下十處,當年胳膊被射穿,因為情況緊急他一邊複述案情,一邊接受緊急處理,連麻藥都沒打。

  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到了宋世可能是和身體改變有關,連恢復速度也快了些許,只是痛感稍稍有些增加,這說明自己的身體愈發的敏銳了,是好事。

  雖然是細線,但對於葉安來說還是太粗了,瞪著好奇寶寶一般的陳琳道:“大官,您就不能尋一截絲線來?以後拆線更麻煩!”

  陳琳微微點頭但還是緊緊盯著葉安的手道:“老奴記下了,下次給你換絲線。這木棉線也是頂頂好的,乃是西域使臣的進貢之物,結實的緊!”

  葉安突然一愣,隨即緊緊的盯著手中的棉線,他剛剛沒有反應過來,現在卻發現手中的線是棉線!

  木棉是木棉,棉花是棉花,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木棉花的絨毛也可以做枕頭和被褥的填充物,可量小且保暖效果卻不好,但棉花卻不一樣,於是葉安便有一次發現了巨大的商機…………

  棉花並非中國原產,在沒有棉花的時代有錢人以綾羅綢緞為衣,普通百姓只能以麻、葛等織物蔽體,衣服看起來像麻袋片,便被稱為“褐”。

  褐衣一直是黎民百姓的象徵,一個普通人如果當上了官,就稱為“除褐”。

  葉安成為開國侯的賞賜中就有一件絲棉袍,雖然只是一件衣服,卻被萱兒當作寶貝一般收了起來,不時還要拿出來通風拍打。

  蠶絲打成絮,做成絲棉,再填充到衣物或被子裡去,就成了絲棉袍或絲棉被。

  絲棉在後世仍是禦寒佳品,質地輕柔,保暖性好,還能防潮,乃冬日最理想的保暖材料,但還是受限於成本原因選廠百姓根本消受不起。

  製成絲棉要消耗大量蠶絲,因而價格昂貴,而有錢人冬季還能穿用動物皮毛,像貂皮、狐裘等都是極好的禦寒之物,這些衣物極為昂貴,一件狐裘動則千金,平民百姓便更不敢奢望。

  要賺錢,也要惠及百姓,棉花無異於是改變這個時代保暖規則的佳品。

  想到這些,葉安頓時覺得手上的傷痕也不再那麼的疼痛,神遊天外的他隨手就把咬斷的針線紮在了身邊的錦凳上,於是便傳來了陳琳如夜梟般的慘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