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的自在日子 作品

二百四十一 良種


  他之所以選中玉米作為第一個實驗產品,也是有自己的考慮。

  張宇前段時間特意查找了資料,也諮詢了身邊的老人,弄清楚了現在的玉米與後世的玉米究竟有哪些差別?

  它可以從哪些方面改善?

  現在的玉米是引進品種,沒有雜交品系,再加上因為引進時間過短,種植技術沒有完全掌握。

  玉米在生長過程中根本管理不到位,這也導致了現在每畝玉米的產量一般在200多斤,最高的也不會超過350斤。

  其實這個年代玉米的產量和良田裡的小麥產量差不多。

  只不過相對於,玉米沒有那麼挑地,又比較抗旱罷了。

  現在的玉米相比較後世每畝1500斤~2000斤的產量來說,簡直可以算得上是天差地別。

  而要想讓玉米達到後世的產量,也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良種,化肥,農藥等等,缺一不可。

  縱使有金手指,張宇也沒辦法讓玉米的產量一步登天。

  但是的最起碼他見識過後世的玉米,對玉米的發展方向有了一個大概的認知。

  該往什麼方向走,怎麼走?

  都有了具體的概念。

  不用像現在的農業學家那樣沒有一點兒思路,只能一個一個試過來了。

  而且他還有簽到系統和秘境空間作為後盾,相比較這個年代的農業學家來說,他還是有不少優勢的。

  簽到系統可以給他帶來知識,而秘境空間與現實巨大的時間比,也會給他的研究帶來巨大的幫助。

  想明白了這些,張宇乾的更起勁了。

  孫老太爺坐在門口曬太陽,樂呵呵的看著張宇幹活。

  不時還指點他兩句。

  等到張宇把活幹的差不多了的時候,還伸手招呼他過去歇歇。

  面對孫老太爺的招呼,張宇也不客氣,一屁股就坐在了孫老太爺對面的板凳上,端起小桌上明顯是給他準備的溫水一飲而盡。

  “擦擦汗,累了吧?”孫老太爺看著滿頭大汗的張宇,笑著遞過來了一個毛巾。

  “謝謝孫老太爺,我還真累了。”張宇自然的接過毛巾,隨意的一插,然後把毛巾搭在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