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石城之戰(上)


                 揚州,揚州……

  暮雨的江南,如溫婉的美人,卻總是處於混亂的旋渦之中。

  袁術的動作很快,五日之內集結了三萬部隊交給朱桓。

  朱桓的動作更快,一南一北兵分兩路,兩個月時間便合圍了石城,直逼九江郡。

  石城是嚴白虎在江南的最後一座大城,退無可退必須堅守。而石城的守將,便是他的弟弟嚴輿。

  望著城外集結的大軍,嚴輿到現在還有些不明白,之前都是好好的,所有城池在信仰的加持下,都願意向他們低頭,怎麼朱桓一來,那些人就反水了呢?

  可真的好嗎?好才是問題!

  嚴家兄弟是有那麼一點兒小野心的,不然也不會早早就起兵立山頭兒。

  但是自從被袁術收服之後,他們一直安分守己,是誰再次挑動了他們的野心?

  要是問他們自己,估計只會說是自己一不小心、二不注意,有了些非分之想。

  有非分之想沒什麼,可是他也不想想,他們算是個什麼東西?憑什麼值得那些世家放下身段去結交?

  他們的出身可是賊,世家是不會和賊為伍的。

  陳瑀早就已經安排好了,各個縣城的大小官吏幾乎全都是他的人。

  至於各地的百姓?那就更好騙了。

  佛教在他們這幫文人手裡算是玩出花兒了,佛教不是講究來生修得善果嗎?

  那就講!

  只要你願意捐納財物,來生必定修成善果。

  這給嚴家兄弟籌措了很大一筆財富,能夠支撐他們打很久。

  有人會說,這不是和媯覽一樣嗎?

  當然不一樣,媯覽是必須要錢,可陳瑀不需要,只要心誠就行!

  什麼是心誠?嘿!只要你拜佛就行!

  在哪裡拜?隨意。

  要不要上香?無所謂。

  陳瑀主打一個心誠則靈,願意給錢說明虔誠。不願意也沒毛病,只要你相信並且願意做好事就行。

  而且任何善舉都可以,哪怕在路上看到一塊兒擋路的石頭後將其搬走,也是消除業障、累積功德的舉動,死後肯定能投好胎,來世註定是人上人。

  反正都是來世,他也不擔心有人拆穿他。

  這也是為什麼袁術任其發展的原因,這可是教化萬民啊,當然越多越好了。

  有人勸袁術適當遏制一下,袁術不僅沒有遏制,反而加大了鼓勵力度,甚至一度想將這個功勞攬在自己身上。

  結果就是陳瑀真的給他弄了一大堆信仰堅定的反賊,只是這些反賊並不聽他的,而是聽佛的。

  嚴白虎將自己包裝成佛陀降世,得以迅速接管了三郡之地。

  可是陳瑀的毛病又犯了,或者說聰明人又陷入了牛角尖。

  他覺得袁術絕對完蛋了,現在不著急讓袁術死,還不如直接等佛教在吳郡鋪開,直接讓袁術自生自滅比較好。

  他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了,將這條戰略視為絕佳計策,卻被朱桓用三句話突破了信眾的心理防線。

  第一:佛有沒有說袁術是十惡不赦的壞人?

  第二:既然沒說為什麼要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