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揚州亂局(一)


                 在王弋為自己的未來積極準備的時候,有人卻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好了。

  這個人不是厲兵秣馬的袁術,也不是固守城池的袁紹,而是一直盤踞在丹陽秣陵的笮融一夥兒。

  笮融搞邪教很有一套,他不光宣傳人人平等,還致力於做到人人平等。

  他曲解了佛教的教義,大肆鼓吹“人活著受苦是為了死後極樂,人生前享樂死後必定遭難。”

  等拉攏到一批信徒後就開始搶掠大戶,為此他還編了一套理論,說是為了幫助那些有錢的人死後能夠安息,必須消耗掉他們家中的財富。

  搶劫到財富之後,笮融便大擺筵席,開法會繼續宣傳教義,吸引那些想要不勞而獲的人。

  慢慢的,即便相信勞動能夠獲得財富的人也開始屈服於自己的慾望,開始加入笮融的隊伍。

  笮融拉攏到一批人之後就讓這批人繼續去搶,讓他們手上沾滿鮮血,讓他們體驗財富隨手可得的痛快。

  就這樣,笮融的法會越來越大,人員越來越多。

  袁術不是沒想過去剿滅這幫人,可秣陵是丹陽郡的,丹陽又盛產精兵,兩相對比後袁術鬱悶的發現自己可能打不過。

  然而靠劫掠獲得的財富終有一天會消耗乾淨,畢竟秣陵就那麼大,富戶也不是無窮無盡的。

  沒了吃的,信眾們自然要鬧彆扭,自然要去找笮融。

  此刻笮融的目的卻達到了,他呼籲信徒們拿起刀槍,去拯救更多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百姓,去超度那些一毛不拔的富戶。

  其實所有的信徒都已經明白是怎麼一回事了。

  這段時間吃穿用度是怎麼來的?

  那些被度化了的富戶都哪去了?

  去度人還需要帶刀槍?

  他們算哪門子信徒信眾呢?

  他們不過是一群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的亂民罷了。

  可那又怎麼樣呢?

  是什麼真的重要嗎?

  他們每個人的手上都不乾淨,全都沾染了同鄉的鮮血;

  他們每個人的心靈都不純潔,不再願意勞作獲得生存的希望。

  不重要了……

  不歸路之所以被稱為不歸路,就是因為永遠也回不了頭。

  他們也不需要回頭。

  活著本來就艱辛,痛快一時是一時不是很好嗎?

  況且書上都說了“法不責眾。”

  他們願意去賭,賭自己是不會被責罰的眾。

  秣陵城中無論男女老幼,都跟隨著笮融等人向北面的湖熟殺去,浩浩蕩蕩的隊伍足足用了五天才走到湖熟。

  城牆上湖熟縣令早已做好了準備,利用這幾天組織百姓將城外所有的稻米全部收完,不給這些亂民留下一口吃的。

  城內滾木礌石齊備,箭矢也相當充足,雖然只有五百守軍,縣令依舊有自信將這幫亂民打散。

  笮融本是個豪強,大本事沒有,不過組織煽動的能力卻是一等一的好。

  只見他時而高聲呼喚;時而俯身下拜;時而虔誠行禮,往來與亂民之間,將零散的隊伍紛紛串聯起來。

  很快,成年男子便紛紛脫離自己的家庭,組織起了一個零零散散的震驚,在笮融的唸叨聲中拿起刀槍向城牆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