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喋血陰山(終)

  伴隨著張郃的第二次衝鋒,鮮卑弓箭手士氣徹底崩潰,開始了無法抑制的潰逃。

  事情發生的極快,步度根下令讓弓箭手防守的時候張郃的騎兵就已經到了。等他想讓弓箭手撤退的時候,弓箭手確實推了,不過是潰退。

  趁著後軍大亂的時候張郃瞅準時機,率領騎兵衝入鮮卑中軍,直奔步度根而來。

  步度根發現後想也沒想就跑了,然而他跑的聊和尚跑不了廟,王旗最終被張郃砍倒,並且宣高了這場戰鬥的結局。

  漢軍贏了,毫無疑問的贏了,代價慘痛的贏了。

  王旗倒下後鮮卑槍盾兵的士氣一瀉千里,他們以為步度根已經死了,有的放下武器就地投降,有的丟掉武器漫無目的的敗逃,有的則在一些將領的帶領下往龍城的方向跑去,希望回到族地。

  這一戰從上午打到了下午,足足打了兩個多時辰。

  漢軍砍到王旗一面,各色令旗、號旗無數,繳獲物資多如牛毛,還俘虜了一大批鮮卑貴族。

  然而徐榮卻並不開心,漢軍刀盾兵幾乎全軍覆沒,槍兵也損失慘重,步軍折損了一半有餘。

  而且經過審訊得知有人在鮮卑潰敗前帶走了相當多的一批物資和重要貴族不知去向。

  徐榮意識到他還是失敗了,他勝了這次戰鬥,卻沒有終結這場戰爭。

  徐榮將戰報和自己的請罪信同時送往了鄴城後,一面整理著繳獲來的物資,一面等待著王弋的判罰。

  事實證明徐榮沒有猜錯,五天後,斥候在距離受降城數百里的一條大河盡頭的湖泊處發現了鮮卑殘兵在那裡駐紮,足有兩萬人馬。

  徐榮再次將這份情報送往了鄴城,而鄴城卻因為徐榮的戰報吵翻了天。

  爭吵的人一共分為三派,一派以田豐為首要求追究徐榮督戰不利的責任,即便不抓起來問罪也要奪去官職,貶為庶民。

  一派是以荀彧為首,希望王弋能低調處理徐榮,並大肆宣揚這次成功的戰鬥,向民眾展示俘虜和繳獲,安定民心。

  最後一派是劉曄、戲志才等五軍軍務府的那些人,他們認為徐榮有功無過,已經完成了既定的策略,將鮮卑人趕離了邊境。這些人覺得光展示俘虜是不行的,必須舉行獻俘儀式,表彰徐榮的功勞,提升軍隊的士氣,安定軍心。

  每一派都有自己的道理,而且每一派看似都在為王弋著想,不過王弋卻知道,內部真正的派系鬥爭已經開始了。

  王弋不想偏袒任何一方,他準備看看,到底哪一方勢力最終會做大,未來動刀子的時候也好有個方向。

  “行了!就按文若說的辦。”王弋喝止住爭吵的群臣,給這場爭畫下了休止符,“不過徐榮確實有功,而且功大於過。你們要記住,賞罰一定要分明。令:徐榮調任五軍軍務府參事,立即回鄴城述職。受降城諸事暫由張郃代理,公達負責輔佐張郃。”

  劉曄等人聞言心中同時一沉,他們絕大多數人都是五軍軍務府參事,所以明白這雖然是個很高的官職,俸祿比徐榮那個將軍高了非常多,但這卻是個閒職。

  五軍軍務府的權力說大也大,擁有直接為王弋出主意的權力,可以隨時會見王弋,而且在關鍵時刻擁有調動軍隊的決定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