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遼東之戰(六)

  王弋來了之後隨著高顯和遼東的發展,鮮于輔乾脆就不讓人在孤竹城附近耕種了。他加固了西城的城牆,保證洪澇不會沖垮後修建了一些通往周圍幾個大縣的道路,將孤竹城徹底變成了一個貨物中轉中心。

  對於整個遼西郡來說孤竹城的戰略意義非凡,如果將孤竹城改成一個臨時的屯兵之所,只要敵人不動用水攻,孤竹城就可以用極快的速度支援周邊的城池。

  問題是這個戰略意義僅對於防守方有效,進攻方佔據這裡沒有任何用途。單獨打下這裡立即就變成四面環敵之勢,若是敢屯兵這裡,掘開濡水就會全軍覆沒。

  像現在這種情況,孤竹城周邊四座城池已經被完全攻破,敵軍依舊選擇屯兵在這裡,那就只有一種可能,那些人需要一個四通八達的城池做為進攻的跳板。

  再將烏桓人的所作所為聯繫起來,鮮于輔推測到了事情的真相,原本這個跳板是土垠,可是蹋頓在土垠失敗了,對方選擇了孤竹城。

  對方的統帥能力應該不錯,他察覺到孤竹城並不適合自己的戰略,分散出去的兵馬或許不是為了襲掠,而是為了查探周圍是否有更合適的城池。

  做為地頭蛇的鮮于輔知道這裡沒有像土垠一般戰略意義非常大的城池了,推倒城牆確實能讓他們進入中原,可是不解決土垠,他們就只能是一批衝進中原的屍體,永遠沒有後退的路。

  而且對方暫時不想和土垠硬碰硬,不然直接來打就好,用不著派上千人的隊伍去尋覓出路。

  想到這裡鮮于輔露出了笑容,身著重甲的士卒確實不適合長時間移動作戰,不過既然對方繞不開,那他等在這裡就行了。

  作戰的策略被鮮于輔定下,斥候繼續偵查除臨渝以外的所有方向,只要那些人不狗急跳牆繞路就行。並且他還下令徵募城中百姓開始修繕城牆,整平城牆周圍的土地。

  既然對方都是騎兵,那就要整飭出一些供騎兵衝鋒的土地才行。

  鮮于輔還下令百姓不許砍樹,將整飭出來的地面做舊,使其看起來向烏桓人修建營地時平整出來的樣子。

  既然對方使出了驅虎吞狼,那他用個誘敵深入不過分吧。重騎和重劍是後來才進城的,對方不可能知道有這麼一支兵馬,烏桓逃卒也只會將土垠有猛將的消息傳出去。

  猛將,聽起來是個讚揚的詞彙,可猛將算是將領讚頌詞彙中最低的一檔了,其中潛臺詞就是猛將武藝超群,智商卻堪憂。

  能有這等戰略謀劃的人鮮于輔可不相信他沒有對付猛將的手段,如今土垠太守重傷猛將執政,沒理由不來搞上一波。

  漢末這斷時期在遼東鮮于家出了一堆厲害人物是有道理的,出了沒有猜到匈奴人的身份,鮮于輔的猜測全對!

  打仗要分勝負,沒有人是奔著輸去的。匈奴人最初的目的就是拿下土垠做為進攻跳板,奈何蹋頓不給力。

  此時匈奴的統帥已經打探好了土垠的消息,他聽說了土垠來了三千援軍,他也知道了蹋頓是被猛將陣斬的以及鮮于輔身受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