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軍制改革計劃

  不過王弋可以忍受他們爭奪蔣義渠,卻不能縱容爭奪浦沅,浦沅現在主持的材料研究非常重要,他還不準備讓浦沅這麼早走到前臺接觸政治。

  最終王弋用家臣的名義平息了這場爭論,並且定下了軍制。從最小的軍隊建制開始,王弋取消了伍,以什為最低建制,每什兩位什長,一正一副。這關係到軍卒訓練時使用的一些陣型,王弋也沒轍。

  屯也被王弋取締,設立了百人隊,隊正的官職他使用了明代的百戶,同樣也是一正一副。

  兩個百人隊為一曲,取消了曲長和軍侯,設都尉、旗官、軍正。

  五曲為一校,設校尉、旗官、哨官、千戶、軍正。

  兩校為一營,設參將、遊擊將軍、旗官、哨官、軍正,以及主管後勤和醫療的正副司馬。

  到了營這種級別已經是軍事高官了,基本上是絕大多數軍人一輩子的夢想。

  在營之上王弋設立了團,五營為一團。團的指揮官就是各種將軍了,將軍之下有副將、裨將等等各司其職。由於團一級就已經是可以正面戰場的主力軍隊了,無論統兵還是後勤需要的人都非常多。

  團再上面就是軍,王弋設立的五軍將由若干個團組成,每個軍的職能不同,人數自然也就不同。

  不僅如此,王弋還提出了軍銜做為另外一種榮譽條件。很多人因為上不了正面戰場同時又服役了很多年,沒有機會獲得軍功會讓這些老卒們非常尷尬,王弋不想寒了麾下士卒的心。畢竟他不是曹老闆,沒有那麼多同族幫他統率軍事力量,忠誠是需要相互維持的。

  王弋其實還考慮過軍功章這種東西,哪知劉曄先他一步提了出來,可惜這個主意並沒有得到通過。

  理由也很簡單,王弋其實以前頒佈過類似於軍功章的東西,那就是射聲營獨有的三稜軍刺。三稜軍刺難以仿造,倒是很適合成為功勳的彰顯標識。

  但是三稜軍刺同樣難以製造,做為尚武的漢人,絕大多數人都認為軍功是神聖的,是無可替代的。以王弋的性格,他難免會給有功勳的將士一些優待,若是貿然用一般的東西製作軍功章,被心懷叵測的人防制出來,那簡直就是一種褻瀆。

  也就是說這個主意是好的,可惜現在不能實行。

  中央部分的軍務到此也就差不多了,正規軍王弋覺得他弄出來五軍已經非常多了,剩下的便是地方軍和邊軍。

  這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一時間眾人都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

  最終還是荀攸挑的頭,才讓氣氛再次活躍起來,可是討論的時候依舊謹小慎微,因為這裡面涉及到了一個王弋不爽了很久的問題——地方官。

  說實話,王弋對大漢的地方官基本上已經沒什麼耐性了,特別是刺史、太守和一州治府的縣令這三個。

  這三人的職權有著非常嚴重的重合,大漢想的非常好,一州治府是關鍵所在,三人在一個地方辦公能夠互相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