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弋甄姜 作品

第134章 染血的洛陽(九)


                 一爐清香,一盞淡茶。

  麗人斜倚著床榻,掌中輕握一冊竹卷。

  所謂美如畫其實並不需要主人公有多漂亮,和諧而又恬靜的氛圍自成一幅畫卷。

  香是王玟自制送給周圍好姐妹的,淡淡的藥香安神醒腦。

  茶是王弋炒茶實驗的產品,被他送給周圍一些人嘗試。

  蔡琰已經很久沒有如此認真閱讀什麼了,手上這冊東西是令狐威費了好大勁送過來的,文采幼稚可笑,詞句狗屁不通。

  但她依舊讀的很仔細,因為這是一個人二十年從大字不識到憂國憂民的轉變。

  說實話李巡的政見真的不怎麼樣,幼稚的有些可笑。

  作為一個在皇宮中生活了一輩子的宦官,居然將治理天下的希望寄託在官員的人品上。

  任用賢能是這卷文章中出現得最多的詞彙,可賢能是個什麼標準?怎麼保證他們以後不會貪贓枉法?

  也不知李巡是從什麼地方看到高祖乃道家治國,居然認為無為而治才是解決劉宏麻煩的最好辦法。

  他也不想想,高祖和惠帝敢這麼玩兒,一是有著絕對強硬的御下手段,二是蕭何曹參是什麼人?劉宏一朝有誰能和這兩個比?

  這種簡單的道理古今學堂隨便拉出個孩子都知道,蔡琰自然不屑這種想法。

  更何況鴻都門學是個什麼成分大家都清楚,大概只有李巡覺得劉宏弄出這麼個東西是為了選拔有能力的官員吧。

  當然,不屑歸不屑,蔡琰一點兒嘲笑的意思都沒有。

  一個自幼進宮伺候人,斗大字不識一個的宦官為了天下百姓都能拼命學習,飽讀詩書的世家子們大多卻忙著爭名奪利。

  也不知是可悲的世道,還是可悲的人。

  砰砰……

  “進來。”

  輕輕的敲門聲打斷了蔡琰的思路,她放下手中的書卷看向門口。

  莊行走進來低聲說道:“少卿,聽說城外來了一群難民,是從平陰來的。”

  蔡琰聞言眼簾一沉,起身吩咐:“備車,去找趙昱。”

  莊行只是點了點頭,便轉身離去。

  這已經不是他們第一次去找趙昱了,原本想著憑藉武力威脅不是一件難事,誰能想到趙昱老婆孩子全病死了,這傢伙沒了牽掛,根本不將任何人放在眼裡。

  所有人都知道趙昱是裝的,他要是真的那麼掛念,為何不追隨他們而去?說到底還是怕死。

  但沒人敢真的將他逼死,都說兩條腿的人遍地都是,可想找一個有能力又閒著的還真不容易。

  沒錯,看上趙昱的不只有蔡琰,陶謙一直沒有放棄他,也沒有放棄外出為官的打算。

  人才是要靠搶的,要是在自己那一畝三分地,蔡琰能將陶謙淹死在茅房裡,這傢伙實在是太可惡了。

  或許是感應到了大限將至,擔憂自己兩個兒子未來的生存問題,陶謙這段時間奔走的格外積極。

  特別是在拉攏人才方面尤為賣力,他想外放一方太守給兒子們鋪路,似乎走對了門路,眼下正忙著尋找自己的屬官。

  簡單整裝,蔡琰帶著莊行出了門。

  她一直在思考陶謙到底走的是誰的路子,肯定不是曹操,或許是黃琬那幫人的。其實這裡面涉及到了一個問題,讓她一直摸不準。

  一個當過刺史的人,外放肯定不能是個縣令,要不然那就不是外放了,而是打臉。可曹操現在哪還有一郡之地給陶謙呢?

  而且陶謙是黃琬一系中與曹操爭權的骨幹力量之一,黃琬不可能這麼輕鬆放人的,他們之中到底有著什麼樣的交易?

  陶謙這個人蔡琰不熟悉,但黃琬她可太知道了。

  黃琬可以說是文人最標準的理想模版,聰慧但不鑽營,正直卻不迂腐。

  黃家人如何不好評價,畢竟出名的人物很多,王弋手下的黃承彥、劉表手下的黃祖、孫堅手下的黃蓋,多多少少都能從黃琬這裡扯上些親戚關係。

  可黃琬從不在親屬上做文章,他祖父當過司徒,他卻拒絕了因為祖父而得來的官職。

  童子郎,那可不是一般有學問就行的。

  而且黃琬對曹操也沒有太大的意見,曹操的能力黃琬是認可的,但曹操霸道的行事手段卻讓黃琬有些不爽。他的本意是曹操主軍,他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