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合成營到北宋 作品

第581章 擴大會議10

  心裡幾乎同時想到了同一個問題,以後的華夏民族共和國,地方政府即便按中央政府的編制複製,都是一個龐大的官僚體系,民眾能承受這麼龐大組織產生的費用嗎?

  農民地租已經定了,一成五,這個比例絕對不高,也不能再高了,再高就不利於休養生息了。

  工商業稅率還沒有商榷,定的過高,肯定會抑制工商業的發展,定的過低就不足以滿足政府的開支。

  收入不足的官員或公務員就會另闢蹊徑,尋找尋租的機會或增收的途徑。

  於是,苛捐雜稅,搭車收費以及腐敗行為就出來了。

  實際上後世有人統計過,一個縣竟然有五十多個局,還有若干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據聞有的農業縣一年的財政收入基本上都供養本縣政府公務員了。

  嗯,不行!地方政府決不允許設置如此多的部門。

  大宋的縣級官府只有知縣(縣令)、縣丞、主薄、縣尉四名官員,其它就是吏員,官員有俸祿,吏員沒有薪水。

  皇權不下鄉,不是不想下鄉,而是沒有那麼多的財政收入,養不起更多的官員。

  
  官府對農村的管理就交給了地方鄉紳和宗族,省錢是省錢了,但是等於將農村的管理權拱手出讓給了鄉紳和宗族勢力。

  北宋是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望縣須達到四千戶,人口兩萬人以上,而遼國、西夏的縣級行政區域人口則更少。

  就算按基本的行政機關設置,能設置財政局、稅務局、公安局、教育局、衛生局、農業局、工業局等七個局的縣,人口起碼要求達到十萬以上,而這樣的人口規模,在大宋出了開封縣和祥符縣,其它縣幾乎不可能達到五萬人的規模。

  看來不能照搬後世的行政機構設置制度,必須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否則就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但是中央政府機構也需要作相應的縮減,否則地方政府難免不上行下效。

  治理天下太複雜了,真是坐天下難啊!

  打天下簡單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