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合成營到北宋 作品

第415章 忽悠大法

  “只有少量土著部落,且性格溫順,何以性格溫順?因為物產太豐富,不需要爭奪,無爭自然無需強勢。經營的好,哪裡就是天下最大的糧倉。”

  “而且礦產資源豐富,煤炭儲量巨大,富鐵礦儲量天下第一,咱們漢人去了那裡,要糧有糧,要礦有礦,多麼美好,李大人有興趣嗎?”

  眾人聽得流口水,比大宋大一倍,肥沃平原,煤鐵礦天下第一。

  有了党項人這個榜樣,大宋君臣也有些春心萌動了。

  海漢人不是說鋼鐵是工業的骨骼,是國家民族的底氣嗎?

  趙桓把目光投向呂好問和梅執禮,二人對他微微頷首。

  “小唐,如果大宋派人前往大洋洲,你們海漢人是否願意給予幫助?”趙桓熱切地問道。

  “陛下,瞧你這話說的,咱們都是華夏人啊!凡是有利於華夏民族的事情,我海漢人都會不遺餘力地給予幫助!”

  “如此太好了,我大宋也要為華夏開疆拓土盡一份力!”趙桓激動地說道。

  其實大宋君臣骨子裡還是懼怕戰爭,說到大理、交趾、蒲甘、吐蕃四地,沒人願意接話。

  當一聽到大洋洲面積大,土地肥沃,礦產豐富、土著溫順後,立即便動了心思。

  這是什麼意思?就是大宋君臣從骨子只會做那種成本少,風險小的事情。

  這是典型的失卻了進取心的平庸之道。

  儒家延續到大宋時,儒學的君子六藝,已經被閹/割成沒有睪/丸的三藝了,被當作垃圾一樣閹割掉的是“射、御、數”,而這正是一個國家民族強大和穩定所必須的技能。

  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藝是指技能。

  射;發射箭矢的技能,包括弓箭和弩箭。

  御:駕馭或維修馬車戰車的技能,秦朝統一六國前,儒家弟子是要上戰場的,那時馬蹬還沒有被髮明出來,騎在馬上無法戰鬥,就用馬拉著四方形的戰車出戰;

  春秋戰國時代,馬車和戰車都用上了青銅軸心和青銅傳動齒輪了,繼續發展就到了初級工業階段的邊緣了。

  數:就是計算和掌握計算方式的技能,數學是科技之母。

  失卻了三藝的大宋儒家,卻壟斷了大宋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