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合成營到北宋 作品

第126章 差距


                 “能在同一個部隊服役那就是緣分,戰友是什麼?是可以為你擋槍的兄弟,把你們那狼一樣的眼神,對戰友收起來!”

  唐德勇停頓一會兒,問道:“告訴我,能做到嗎?”

  “能。”

  “大點聲,我聽不見!”

  “能...”異口同聲了。

  “好,下課!哦,對了,折彥野晚飯後我在辦公室等你,別忘了啊!”

  眾舅子又是一陣鬨笑。

  小樣,看我不收拾你。

  這次吸納折種兩家子弟入伍,目的是挖掘有一定文化基礎的青少年,為鐵血軍培養炮兵。

  有句俗話說: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

  這句俗話的原產地就是宋朝,把替國家守衛邊疆的軍人叫做配軍和武夫的是整個社會階層,不要說讀書人羞於當兵,就連普通百姓也不屑於當兵。

  兵源居然主要依靠破產的農民,整個部隊基層官兵基本上都是文盲。

  當兵的目的竟然是為了生存下去,所以才有吃糧當兵的說法,這是一個多麼奇葩的國度啊!

  現有的鐵血軍裡的士兵連兩位數的加減法都整不明白,你還能指望他們操作火炮,連操作迫擊炮都不夠格。

  為了培養炮兵,張雋豪和王建軍只能將目光投向將門世家子弟,這些人基本上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吧?

  而且他們還具備一個最關鍵的條件,那就是沒有畏懼當兵的心理障礙!

  種家子弟入伍三天後,訓練營組織了一次基本讀寫和算術的摸底考試,這讓種家子弟覺得很詫異,當兵還得學算術啊?

  而折家子弟因為有了便宜姐夫的提前教育,已經略知算術的重要性。

  這些新兵的訓練內容設置是一半軍事訓練,一半文化培養。

  軍事訓練自不必說,文化培養就是組織新兵看剪輯過得視頻和上文化課。

  考試結果出來了,讀寫成績種家子弟完全碾壓折家子弟,算術成績又是折家子弟全部墊底,這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啊!

  為此,折家子弟有些萎靡不振,要學大本事必須算術好啊!

  折家子弟有個樸素的思維定式,本事大不大那要看所操作武器的殺傷效果,一發炮彈能幹掉幾十個幾百個敵人,而步槍一槍只能幹掉一個敵人,你說哪個本事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