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902章 為白人至上主義而戰?(三)

  隨著莫洛托夫與杜魯門不斷談判,雙方也坦率的瞭解了對方的底線。

  此時,裡賓特洛甫也已經回到了位於東普魯士的希特勒指揮部狼穴。裡賓特洛甫一直擔心希特勒不願意退出戰爭,然而當他將美國的建議告知給希特勒後,竟然沒有在希特勒臉上看到憤怒。因為正在思考,所以納粹德國的元首神色中只是有點遺憾的模樣。

  裡賓特洛甫看向了旁邊的宣傳部長戈培爾,秘書兼納粹黨二把手魯道夫·赫斯。以及空軍司令以及帝國元帥戈林。就見三人同樣沒有開口,都是若有所思的模樣。

  負手站在希特勒旁邊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剛完成了在德國國內的巡遊宣傳,他看著希特勒的神色,心中倒是有些明瞭。因為在1943年2月底,當德軍經過一番指揮層的大換人,終於穩住了防線,艱苦的進行冬季戰爭時。好不容易輕鬆下來的希特勒對戈培爾說過一番話,“如果我知道蘇聯竟然能夠動員起這麼多軍隊,我才不會選擇進攻蘇聯。”

  當時希特勒剛從無比緊張以及擔憂的狀態放鬆下來,以戈培爾對希特勒的瞭解,希特勒所說的話的確是發自內心。而且從希特勒德國元首的地位來說,希特勒當然不希望打一場毫無勝算的戰爭。

  現在和平的希望雖然渺茫,但是至少不會像之前那樣毫無可能。戈培爾認為希特勒認真思考和平的事情也是理所應當。

  這種微妙的沉默持續了好一陣,希特勒才問裡賓特洛甫,“蘇聯意識到,他們正在為中國的全球霸主地位而戰麼?”

  裡賓特洛甫的心中立刻輕鬆下來。與美國國務卿赫爾交談後,裡賓特洛甫反覆思考該從什麼角度去說服蘇聯。最好的角度莫過於“蘇聯是在用自己的血肉滋養中國的霸權”。

  這並非是胡編亂造出來的理由。蘇德戰爭爆發的理由與中國無關,但是雙方打到現在,都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且蘇德雙方都通過迄今為止的殘酷意識到,不管是蘇聯還是德國,都不可能達成戰前設想的目標。

  在蘇德戰爭爆發期間,中國不再擔心蘇聯方面可能出現的壓力,全力與同盟國作戰,取得了一系列驚人的勝利。蘇聯如果繼續與德國打下去,所起到的戰略效果只是替中國在歐洲部分牽制住同盟國的力量。

  中國的確在蘇德戰爭爆發後不再要求蘇聯就援助物資付錢,在未來也可能不會對援助物資討債。但是用價值不到一百億美元左右的援助物資就換取了這麼大的戰略目標,中國賺大了。

  蘇聯除了替中國分擔了戰略壓力之外,還在與德國的血戰中元氣大傷。即便蘇聯成為了這場大戰的最終勝利方,也會因為傷亡過大而失去在接下來制衡中國的能力。等於是為了中國的勝利輸掉了蘇聯的未來。

  既然希特勒這麼直率的詢問,裡賓特洛甫就將他想好的思路和盤托出。不僅希特勒聽得微微點頭,連會議室內的戈培爾,魯道夫·赫斯,戈林都難得的露出了一點欣賞的模樣。

  裡賓特洛甫心中有些感慨。他作為德國外長,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以及英德和平條約簽署中都付出了巨大努力。卻因為被認為是“倖進”而受夠了白眼。此時自己的看法得到了納粹高層的認可,卻是因為此時納粹德國正在面對中國這個空前強大的敵人,局面開始變得糟糕,才讓納粹上層終於暫時不去考慮偏見……

  希特勒此時也完成了思考。他說道:“裡賓特洛甫,你聯絡美國方面,看看能否由你直接與蘇聯方面接觸。同時,國防軍與黨衛隊必須加強攻勢。一旦讓斯大林感覺他受到的壓力開始降低,他就會生出很多不切實際的想法。而且我們必須小心,斯大林很可能會將停戰談判作為扭轉戰局的手段。在佈列斯特條約的時候,俄國人就是這麼幹的。

  蘇聯之所以選擇與中國合作,也是因為當時何銳給了蘇聯足夠大的壓力。而不是蘇聯心甘情願的選擇了與中國的和平。”

  見希特勒的思維依舊清晰理性,納粹高層都放下心來。必須得說,蘇德停戰乃至於和平,對在場的納粹高層都生出了巨大的吸引力。他們都發現自己很樂於促成這個和平。

  直到聽了希特勒冷靜而且現實的思路後,那種僥倖心理遭到了衝擊,眾人也都冷靜下來。

  感到僥倖心理受到衝擊的不僅有納粹德國上層,參加了何銳重新回到工作崗位上的何銳政府上層也受到了衝擊。何銳同意了對美國西海岸工業區的轟炸,使得一些認為現階段可以對美國表現出和平需求的上層感到了和平好像會來的更加艱難。

  何銳則平靜的做著解釋,“從1840年到現在為止,歐美戰爭沒有一次因為善意而結束,都是在財政崩潰下無以為繼,才結束了戰爭。而且從戰爭結束後的發展來看,歐美的民間仇恨是有的,但是在利益層面上,各個國家正常的商業以及個人交流並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也就是說,我們對美國的打擊越猛烈,美國敗得越慘,美國對中國的善意反倒會更高。”

  這句話其實可以用“蠻夷畏威而不懷德,有小禮而無大義”講述。但何銳不喜歡這樣沒頭沒尾的說法,就選擇了有著充分歷史支持的描述。

  聽何銳準備繼續擴大戰爭,一些高層雖然不反對,依舊感覺到了即便在鬼門關前走了一趟,何銳的判斷依舊充滿了銳氣,並沒有絲毫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