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破曉 作品

第126章 帝國主義外交(八)

  空氣中更瀰漫著尿騷氣,因為廁所裡也擠了不少人。根本沒辦法進去。不過即便能進去,就火車裡面的密集度,也沒辦法解決這麼多人的需求。

  非得在這裡面挑出一點點的好處,大概是站立的人們不用找地方靠,過於密集的人群擠在一起,根本不用費力就能站穩。

  吉林省長吳有平也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東北土改後,社會秩序大定,即便生活沒有快速提升,東北人民普遍感受到了社會安全了許多。僅是如此,從關內到關外的人口就開始暴增。

  哪怕是大冬天,每天都有數千人沿著鐵路或者走渤海的水路進入東北。政府當然不會任由流民亂走,好在流民們絕大多數都是來投奔親戚的,而東北的戶籍制度也初步完成,甄別工作也不至於無從入手。

  所以就導致了現在的局面,何銳下令不對通過甄別的人員收火車運輸費,就靠鐵路運輸把他們送到親戚所在的村鎮。但每天這麼多人前來,給地方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壓力。

  但吳有平也著實不想再思考此事,就與同車的軍人們拉起了家常。問起大家到了長春之後想做什麼,軍人中有人帶著憧憬答道:“想上學!”

  其他軍人本想說點別的,聽到這話,紛紛附和,“是,想上學。”

  吳有平知道軍中現在大辦教育,而且提供了與小學級別同等年級的認證。而且軍人退役後,還可以到學校繼續上學。在格外提倡成人教育的當下,軍人們每天都接受‘要學習’的培訓,有這樣的想法並不意外。

  正在考慮教師數量夠不夠的情況,吳有平突然靈光一閃,有了解決流民問題的思路。

  現在培訓的教師這麼多,何不從教師中徵調一批人呢?現在一個教師崗位兩個輪訓老師,把輪訓人數提高到一個崗位三個人,缺乏政府工作人員的問題不就解決了麼!

  能用的人員問題終於解決,吳有平只覺得壓在心頭的大石頭落地,也不禁對身邊的軍人們露出笑容,“對,上學,還是要上學啊!”

  人口的煩惱並非針對每一個政府官員,譬如招商局局長莫里循就在用熱情的筆調給英國內閣官員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