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七百六十八章 嘴炮

  理論上來說。

  從一個點發射的彈道導彈會落在另一個點,其距離可以使用彈丸運動的原則來計算,這屬於單純的物理過程,有點類似後世物理題中的‘忽略空氣阻力的自由落體’。

  但實際過程中由於各種外部因素,例如普遍的空氣動力學條件等限制,實際著陸點可能與理想著陸點不同。

  因此,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被定義為在預定點周圍具有一定半徑的圓形區域,而不是明確的地理座標。

  這種定義方式叫做Cep,也就是圓誤差概率的首字母縮寫。

  它會在一個理論落地周圍畫出三個同心圓,第一個同心圓半徑為n,區域顯示紅色,落在這塊區域的概率是50%。

  紅色之外則是2n的同心圓,概率一般在90%左右。

  2n往外是3n,概率是99.8%――也就是說導彈有接近99%的概率會落在3n為半徑的圓形範圍內。

  而在具體數字上,這個n通常都以公里甚至十公里為計。

  要知道。

  這可是後世2024年的“現代洲際導彈”,飛行途中有中繼點可以定位,下落階段有自身制導雷達導航,但它們的落地誤差依舊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