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五百三十四章 ‘家裡’的討論(中)


  廠房裡。

  聽到王介福的這句話。

  他身邊的錢皋韻和楊承宗等人也很快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贊同之色。

  畢竟今天他們匯聚在此可不是為了簡單的結交閒談,而是有著特殊且重要的任務。

  隨後楊承宗招來自己的助理馬童,讓他帶著錢皋韻幾人去角落的更衣室換上了特殊的防護服。

  當然了。

  這年頭的防護服說是“防護”,但無論是效果還是賣相都和後世的輻射防護服沒有絲毫可比性。

  其實別說輻射防護服了,後世醫院的“大白”都比楊承宗他們穿的好呢。

  這年頭的防護服其實就是一套藍色的連身衣,拉鍊位於身體後方,穿起來跟超級馬里奧似的。

  面罩則是普通的透明塑料材質,人進去後再在嘴上戴個口罩就算完成標準流程了。

  至於防輻射性能.....

  這樣說吧。

  這套衣服就在胸口一帶加了個桑蠶絲與銀纖維混紡的面料,接著塗了層硫酸鋇。

  然後.....

  就沒了。

  沒錯,沒了。

  而且面料覆蓋的區域非常狹窄,但凡有點脂肪肝估摸著就超出防護區域外了。

  所以這種防護服的防輻射性能基本上有等於無,僅僅比心理安慰要好一點兒,指望它救命是絕不可能的。

  實際上。

  整個現場真正起到警戒效果的不是服裝或者感應設備,而是.....

  一個鳥籠。

  鳥籠裡養著一隻麻雀,周圍一直都有人在值班觀察它的情況。

  一旦籠子裡的麻雀出現問題,就代表氣體毒性已經超過了某個限度,必須要緊急撤離。

  沒辦法。

  時代的科技水平就是如此。

  十分鐘後。

  換好衣服的錢皋韻幾人重新回到了楊承宗身邊。

  眼下的季節依舊處於夏季,而且還是夏季中最酷熱的八月初。

  加之廠房內本就極其悶熱。

  因此當錢皋韻走到楊承宗邊上的時候,他的防護服已經有不少區域被汗水黏在了身上。

  不過錢皋韻卻絲毫沒有在意這個情況一般,抬眼掃了一圈玻璃後方的情況,對楊承宗問道:

  “承宗同志,設備調試的怎麼樣了?”

  楊承宗朝他揚了揚手中一塊巴掌大小、與某個設備連接著的顯示屏,說道:

  “原件已經注入73%了,離注入完畢大概還需要10分鐘左右吧,最慢不超過15分鐘。”

  錢皋韻微微點了點頭。

  眾所周知。

  原子彈可以使用兩種爆炸物,分別是鈾235和鈈239。

  其中鈾235的難度更大一些,但效果和性價比都要高於鈈239,而且高的還不是一點半點兒。

  後世大家想必都知道,兔子們第一顆原子彈使用的是鈾235這玩意兒。

  但實際上呢。

  在整個原子彈的研究過程中,兔子們在原材料的選擇方面,並沒有很多人認為的那麼果決。

  甚至在項目開始後,都有一些聲音認為可以考慮緊急改路,去使用鈈239製備原子彈。

  如果用一個比例來劃分。

  截止到目前。

  兔子們大概有80%的資源與決心用於鈾彈的研發,剩下的20%則是作為後手在籌備鈈彈。

  例如在去年的2月份。

  兔子們就在祁連山動土修建了國內第一座石墨慢化輕水鈈生產堆,代號叫做02-b。

  不過後來由於鈾彈研發接連取得突破,這個項目一直到八年後的熱核裝置實驗才正式開始提供原料。

  當然了。

  那是很久很久的以後的事情。

  在眼下這個時期,兔子們對於未來還是有些不確定的。

  其中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濃縮鈾的提取實在是太難了。(注:之前不確定這方面能不能寫就沒提,不過和原單位打報告問了一下,被告知07年就解密了,所以可以寫出來,當然一些敏感的原理我會模湖甚至杜撰數據,不建議在家模彷)

  早先提及過。

  天然鈾礦石中只含有0.7%的鈾235,而原子彈的核燃料需要鈾235的濃縮度在90%以上。

  因此想要研發原子彈,就必須要提高鈾235的濃縮度。

  眼下這個時代最具代表性並且已經成體系的濃縮法,叫做氣體擴散法。

  它的原理很簡單:

  待分離的氣體混合物通過裝有擴散膜的裝置的時候時,使較輕分子和擴散膜碰撞的機會比較重的分子多,從而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分離。

  可問題是.....

  鈾235和鈾238間的質量差別甚微,分離起來太難了。

  即使在理想情況下。

  經一次擴散,濃縮度也只提高千分之四,實際效果比這個數值還要低一些。

  因此要獲得鈾235濃縮度90%以上核燃料,最少都需要通過幾千級的擴散過程。

  除此以外。

  整個擴散過程還有一個最核心的技術需要突破,它便是......

  多孔擴散分離膜的製造。

  這種分離膜由耐六氟化鈾腐蝕的金屬做成,上面有無數讓氣流通過的微孔,要求均勻而密集。

  截止到目前。

  國際上掌握這項技術的只有海對面、毛熊和約翰牛三家,其中約翰牛還是抱了海對面的大腿。

  為了能解決這個技術壁壘。

  一年前的5月份,

  兔子從中科院原子能所成立了一個以錢皋韻為組長、代號“真空閥門”的小組著手開展擴散分離膜的研究。

  這種擴散分離膜又根據類型,分成甲種和乙種兩類。

  甲種是管狀,乙種是片狀。

  前者的分離效率和製作成本都要遠高於後者,但二者的製造工藝非常類似。

  也就是掌握了乙種的製造後,甲種分離膜突破基本上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因此兔子們在“真空閥門”小組成立的時候就做了個決定:

  先攻克乙種,後攻克甲種。

  順帶一提。

  錢皋韻他們取的乙種樣片都是毛熊專家離開前遺留下的殘片,另外部分研究設備也都是毛熊離開前留下來的——倒不是因為他們好心,而是因為兔子已經付過了錢.....

  不久前。

  原子能研究室下屬的615所在粉末製備和鑄膜液上取得了突破。

  數日後。

  楊承宗等人負責的分離膜元件也取得了進展。

  因此錢皋韻便立刻帶著裴麗生等人趕赴504廠,準備對乙種樣片進行運行測試驗收。

  如果樣片核驗通過。

  那麼兔子們在原料上的壁壘將會被打破一大半,誇張點說甚至可以講是一馬平川,只要等221廠那邊的理論突破就行了。

  此時此刻。

  玻璃邊上。

  楊承宗依舊是眯著一隻眼,伸手指了指玻璃內的設備,介紹道:

  “錢主任,為了保證這次實驗足夠精確,我們還將在過程中啟動廠內唯一一臺進口的氣體擴散機。”

  “這次它的雙模壓縮機和冷卻器都會開啟,配套的離心機總共有1100臺,至於乙類樣片的總數大概是4000片,總成本超過五萬塊。”

  “幾個模塊的組合下,大致可以模擬出一次比較標準的鈾濃縮過程了。”

  “至於對外我們則是宣稱要進行一次石油提煉,金城方面的同志已經協調好了相關電力資源,安全性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錢皋韻摸了摸下巴,再次審視了一番玻璃內的設備,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