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四百六十一章 boom!!

  隨後他又看了眼身邊的楊老,心中有些感慨。

  當年華夏曾經計劃搞一臺超級粒子對撞機,也就是CepC。

  但在討論的時候,卻出現了巨大的意見分歧。

  在支持CepC的業內人士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高能物理所所長王貽芳院士以及丘成桐先生。

  反對的代表人物則是楊老。

  那時候楊老寫了篇《華夏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對撞機》的文章,用七條理由反對了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先生先生的看法。

  當天上午王貽芳院士在看到文章後。

  便寫了一篇名為《華夏建造大型對撞機,今天正是時機》的文章反駁。

  客觀來說,雙方其實都有理。

  楊老的理由很直白:

  CepC的量級是100tev+,那裡是公認的能級荒漠,現實也不是小說,很可能投入2000億啥都找不到,把2000億投入教育顯然更加划算。

  而王貽芳院士的意見其實也挺有道理的:

  國內不是拿不出2000億資金,如果整頓經費貓膩,五年最少可以騰餘1500個億出來,國家出500億就行了,這種國之重器誰都不能保證有用,但不能不有,沒這東西就真的一點可能都沒了。

  總而言之。

  因為意見上的分歧,導致楊老和王貽芳院士現如今關係極差。

  同時國內不喜歡楊老與不喜歡院士的網民又大有人在,於是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網民藉著支持某方的理由,大肆去攻擊另一方。

  其中楊老的抗壓能力要好點。

  畢竟他遭遇的非議也不是一天兩天了,當時已經94歲的楊老也不怎麼與外界接觸,眼不見為淨。

  可王貽芳院士這些年是真不太好過,他那時候正值研究生涯巔峰,沒少參加各種會議和接受採訪。

  好在去年他帶領了大亞灣團隊完成了中微子振盪矩陣角的測量,這是現實中迄今為止華夏本土物理界對基礎物理做出過的最大貢獻,才勉強算是迴轉了部分口碑。

  只可惜這個成果的壁壘相對有些高,很多人並不知曉這件事兒。

  兩位院士都有能力,也都一心傾心於科研,兩人如今僵硬的關係著實令人遺憾而又惋惜。

  實際上不僅是科研領域。

  網文作家裡頭,就不乏頭部作者卻鬧得很僵的例子存在。

  只能說人終究是有喜惡情感的生物,兩個能力強的人未必就能看的對眼。

  而另一邊。

  在潘院士來到身邊後。

  卡洛·魯比亞爽朗一笑,主動與他握起了手:

  “嘿,潘,我們有幾年沒見了吧?”

  潘院士笑著回了個禮:

  “有六年左右了,魯比亞先生。”

  卡洛·魯比亞到達蓉城的時間比較晚,當時負責迎接他的是侯星遠和科院的另一位老牌院士,潘院士並沒有親自到場。

  所以眼下的這次握手,還是二人在數年來第一次面對面的碰頭。

  鬆開手後。

  卡洛·魯比亞看了眼遠處的鈴木厚人,很快又將目光投向了大屏幕:

  “潘,你們的工作人員已經把LhC的信號引入到了後臺,你隨時可以發佈啟動指令。”

  潘院士臉上恰當的浮現出了一股感激。

  這股感激有部分是逢場作戲,不過有部分也是真心。

  雖然Cern的入場嚴格來說只是一次互利的交易。

  但對於卡洛·魯比亞個人而言,做出這種決定還是要承擔一定風險的。

  畢竟如果923.8gev量級的粒子不存在,卡洛·魯比亞肯定也就拿不到最理想的籌碼去說服成員國理事會了。

  當然了。

  這抹情緒只是轉瞬即逝,潘院士的臉色很快便變得有些凝重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