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四百四十四章 平地驚雷一聲響,小徐博士雛...咳咳,初登場(上)

  就像希格斯粒子。

  這顆粒子的名字不同於常見的π介子或者電子膠子,所以聽多了以後,總有人會搜索希格斯這個名字。

  搜著搜著你就會直到原來他在49年前就提出了希格斯機制,是成果誕生和獲得諾獎時間跨度最長的得主,他的小孫女去年還下海拍片了等等......

  根據keywordsplanner顯示的數據。

  05-12年之間。

  希格斯這個名字在谷歌的月平均搜索量是2萬次,峰值為7萬次。

  而從12年希格斯粒子發現之後。

  希格斯這個名字的月平均搜索量直接躥升到了136萬次,和哈林搖這組關鍵詞相差無幾。

  這就是話語權的影響力,潛移默化且不可忽視。

  當然了。

  這些都是今日過後才需要考慮或者說期待的事兒,眼下潘院士比較想知道的是......

  威騰的葫蘆裡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在唸完幾遍盤古粒子的漢語後。

  威騰頓了頓,又繼續問道:

  “潘先生,我記得此前你曾經給出過一組數據,其中的flux取值是17.885,指數映射生成元是1.3399596,對嗎?”

  潘院士微微一怔,旋即便點了點頭:

  “沒錯。”

  在發佈會剛開始的時候,科院曾經公佈過一組數據。

  數據中包括了二次發散參數、奇偶性差異、波函數導數算子、flux取值、指數映射生成元等一系列的數值。

  這些數據可以通過波函數的相關公式,計算出孤點粒子的oxika值。

  以此來簡單計算出孤點粒子是否符合暗物質特性。

  後來鈴木厚人針對科院提出的質疑,也是從數值中的二次發散參數入手的。

  可問題是......

  oxika值雖然是個可以通過筆算計算出來的簡易值。

  但科院提供用於oxika值計算的那些運算數據卻是用儀器測量、統計出來的,精確到了不能再精確的地步。

  舉個例子。

  大家都知道牛二是f=ma。

  在數據完整的情況下,合外力f可以輕鬆用筆計算出來。

  然後大家可以拿結果來判斷合外力是大還是小,是人拉的力,還是驢拉的力等等.....就像用oxika值大小來分辨計算目標符合哪種暗物質模型一樣。

  但f這個合外力的計算難度,和質量m和加速度a的測量難度其實是不成正相關的。

  m可能是用秤砣甚至手掌掂量出來的估算值,也可能是用最精密的儀器得出來的高精度數值。

  其中中科院這次提供的運算數據,就屬於後面這種情況。

  同時眼下隨著各大機構最終成功的出爐。

  這些數值也不存在科院虛構的情況——暗物質的實錘就在那兒呢。

  也就是說威騰不可能像鈴木厚人那樣從二次發散參數方面提出質疑,認為科大造假了。

  那麼威騰問這兩個數值是什麼目的呢?

  就在潘院士眉頭微微皺起的時候,臺下的威騰又說道:

  “潘先生,我想問的是....你們沒有感覺flux取值和指數映射生成元之間似乎有些怪異嗎?”

  潘院士盯著威騰看了幾秒鐘,方才意有所指的開口道:

  “很抱歉,威騰先生,我覺得有必要向您強調一點——或者說您應該也知道,根據各大機構反饋的複驗結果,科院這次給出的數據不存在任何造假的情況。”

  “況且flux取值和指數映射生成元都是第二輪得出的數值,參與的機構不下四十家.......”

  潘院士此時依舊保持著剋制與尊重,不過語氣和語義中已經帶上了一些警告的意味。

  只是令潘院士有些奇怪的是......

  威騰在臺下靜靜聽完這番話後,既沒有表示不滿,也沒有露出怯色,而是飛快的擺了擺手:

  “抱歉,潘先生,你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

  “我不是在指責科院的數據有問題,而是指這兩個數據不應該是那兩組數字——如果只有盤古粒子作為參量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