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四百二十七章 當代物理界的兩座最高峰!

  打個比方。

  其它的物理理論一般都是先有物理推論,然後再尋找數學工具。

  比如為了廣義相對論,愛因斯坦就回爐學了一年黎曼幾何。

  又比如小牛為了研究萬有引力,搞出了流數術也就是微積分。

  但m理論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

  它是在純數學的基礎上硬生生套上了物理解釋。

  所以m理論現在的處境非常的微妙:

  你不但證明不了它是真的,也證明不了它是錯誤的。

  所以在科學界,愛德華·威滕的處境也非常特殊:

  首先,他在數學界極其有名。

  1990年的菲爾茲獎便是授予的愛德華·威滕,他也是第一位被國際數學聯盟授予該獎章的物理學家。

  但在物理學界.....

  可以參考國內的楊老,爭議性不斷。

  他獲得過除了諾獎外幾乎所有的科學獎項,被美國《生活》週刊評為二次大戰後第六位最有影響的人物,也是當代物理學家中h指數最高的一位——田良偉的h指數是77,愛德華·威滕則是287。

  他離譜到了一個什麼地步呢?

  2018年的時候。

  愛德華·威滕給暑期學校寫了兩個講義,然後他反手就發在rmp上......(d/10.1103revmodphys.90.045/10.1103revmodphys.92.045004)

  這玩意兒的影響因子tmd高達44+.......

  同時除了m理論外,威騰還有很多相當出色的貢獻。

  比如在拓撲場論方面的一些工作,其中最為重要的是donaldson-witten、gromov-witteen這幾個理論,以及非阿貝爾的-simons場論。

  此外他還將將瓊斯多項式以及它的衍生物解釋為量子場論的對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工作。

  還有他對正能量定理的另一種證明,以及對Atiyah-singer指標定理的物理證明等等......

  這些理論單對單或許打不過楊-米爾斯場,但結合在一起後,威騰的現有成就其實並不遜色楊老太多。

  只是由於專業壁壘實在太高的緣故,威騰的名氣在業外並不算大——沒出現在中小學課本的人物基本上都這樣。

  說句很客觀的話。

  楊老在國內視角...或者說帶著同民族傾向的視角來看,或許可以算是當今物理界的第一人。

  但在國際視角中,排名分佈一般是這樣的:

  在19年之前。

  認為楊老第一的大概佔1.5成,認為格拉肖第一的也佔1.5成,認為溫伯格第一的還是佔1.5成——這三人算是同一梯隊。

  然後蓋爾曼和希格斯、特胡夫特各佔1成,威騰佔2成——有時候特胡夫特會代替楊老或者格拉肖的位置互換。

  剩下0.5成是其他人。

  不過隨著蓋爾曼和溫伯格去世,現在相對主流的比例也發生了變化:

  楊老和格拉肖各2成。

  希格斯、特胡夫特各1.5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