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三章 神王星的佈局

  也就是說,lamost發現的新星體頂多就是在17.7-18.0之間。

  截至2017年6月。

  lamost實際共觀測了超過三百萬個河外天體,但最終僅獲得了15萬個星系和5萬個類星體有效光譜,僅為原定千萬河外天體光譜的2%。

  所以從既定目標來說,它是比較失敗的。

  但另一方面。

  譭譽參半的毀有了,譽又是啥情況呢?

  那就是lamost雖然在河外星系拉胯了,但河內的效果卻達到了世界頂尖。

  嗯,不僅是一流,還是頂尖。

  lamost在銀河系科學方面可以和世界上其他的恆星巡天,如sdss四期中的apogee相媲美。

  對特殊恆星,銀河系稱量,太陽領域暗物質等方面的研究有著極其出色的貢獻。

  所以一直以來。

  有關lamost的爭議都從未消散。

  diss它的一方表示宇宙那麼廣袤,銀河系只是很小很小的一個角落,頂多就是家裡的玄關。

  投入這麼多成本卻看不到家門之外,那就是一次無可辯駁的重大失敗。

  支持它的則認為咱們本來想去打兔子,結果兔子沒打準,打到了一隻野雞,這其實也沒啥區別——銀河系對於人類來說已經夠大了,能夠研究系內星體不也挺好的嗎?

  而科大天文系在lamost中曾經出過不小的力,因此對於科大天文系的學生來說,lamost自然是帶著自家人的濾鏡。

  話題再回歸現實。

  眼見徐雲確實沒什麼嘲諷的表情,張和光方才點了點頭:

  “lamost雖然在河外星系上的效果一般,但銀河系內能超過它的即便是國際上也沒多少。”

  “所以不出意外的話,第九大行星短期內依舊不會有什麼新發現。”

  說著他忽然想到了什麼,半開玩笑的對徐雲道:

  “要不老徐,你也來我組裡幫忙吧,好幾千萬張的照片要解析呢。”

  張和光所說的“照片”和現實概念中的照片略有不同,它是由波段構成的的觀測記錄。

  2022年的科學技術可不同於小麥副本的1850年,副本中全球所有天文臺拍攝一年才能收集到三萬張觀測記錄,但2022年卻可以做到近乎無限的量級。

  在2022年。

  一般天文望遠鏡的模式是這樣的:

  拍攝一大堆的照片,然後先去宇宙線,接著減本底、減暗流、除平場,就可以得到波段的黑白照。

  最後把多波段的照片給個偽彩色再合成,就可以看到大家網上見到的那些照片了。

  所以你別看哈勃每週只傳輸120g的信息,實際上都是波段內容,解析後的數量難以想象——只是大多都是無用的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