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不科學 作品

第三百四十四章 推演結算(下)


  實話實說。

  截止到田浩所出現之前。

  徐雲其實壓根就不知道田才明和克萊門特口中的‘那件東西’到底是什麼。

  但他可以確定的有一件事:

  '那件東西'一定不大。

  因為按照當初希生和田才明的粵語交流,被郭成和徐雲前身帶著秘密運抵英國的那件寶物,價值和希生船上的貨物總價都相差無幾。

  加之它還能在被火拼之後由房少忠一人帶進倫敦,顯然不可能是雕像或者需要馬車甚至貨船運輸的重物。

  如此一來。

  徐雲便可以大致的圈定一個範圍。

  而在那些符合條件的目標裡,小體積的物品數量最少佔了七成以上。

  所以徐雲便託艾維琳做了個小盒子,雖然沒把握完全正確,但概率上最少也能有個五六成的可能。

  如果徐雲押錯寶。

  那麼他頂多就是再被踹個幾腳,扇幾個耳光。

  最最最糟糕也就是和克萊門特的報復一樣,在非要害處來上一槍。

  總而言之。

  徐雲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直接就被一槍打死。

  同時。

  徐雲的這個後手也不是在賭對方得到東西后會放過自己,而是為了能夠拖延時間。

  若是運氣足夠好,盒子大小真的符合‘那件東西’的體積.......

  那麼徐雲就可以期待藝術就是爆炸的畫面了。

  要知道。

  為了防止對方血條足夠厚不容易被炸死,徐雲這次可是上了個大傢伙:

  他先是在盒子的正下方安置了一個簡易的渦流管,渦流管管口用一個蓄著強力的發條固定,發條則與鑰匙口連接。

  一旦鑰匙口被開啟或者打碎,蓄力的發條會帶著渦流管高速旋轉。

  收斂型的噴嘴會使經過的氣流不斷膨脹加速,最後氣流會以音速進入渦流管內腔,並且沿著相同口徑的管道擴散。

  這樣一來。

  就會形成高速旋轉的渦流。

  靠近中心的氣流,角速度最大。

  而靠近壁管的氣流角度相對較低,內外圈的渦流由於角速度不同會發生摩擦。

  內圈為低溫渦流,外圈是高溫渦流。

  這兩種渦流會同時湧向有錐形塞的出口。

  在出口處,熱氣流在外部,所以更容易從錐形塞的縫隙散出。

  而冷氣渦流會被錐形塞阻擋。

  不能及時散出的冷氣渦流越聚越多,壓強就會升高,最後把冷氣從反方向的冷氣出口壓出去。

  冷氣口的位置則安置著100%濃度的純硝酸,以及......

  通過甲醛和氨發生縮合反應生成的烏洛托品。

  眾所周知。

  零下五度的烏洛托品和純硝酸反應,就會變成.......

  黑索金。

  這玩意兒的爆炸威力是等質量tnt的1.5倍,屬於絕對的高爆炸藥。

  除非詹姆斯·布魯斯他們是鋼鐵俠,否則沒有任何可能在這種爆炸下活命。

  俗話說得好。

  一爆還一報嘛。

  想通了這些,徐雲便繼續看了下去。

  【弗朗西斯·梅森·薩道義】

  【初始線】:

  歐內斯特·梅森·薩道義之父,後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陣亡。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

  弗朗西斯·梅森·薩道義於1852年退伍,1887年去世。

  其子歐內斯特·梅森·薩道義參與八國侵華相關條約談判,在條款上進行了細微讓步。

  【吉布森·林賽】:

  【初始線】:

  林賽商會的繼承人,心地善良,為人正直,1871年因肝癌去世。

  【副本線】:

  受面壁者影響。

  吉布森·林賽順利活到了1899年,其曾孫林邁可於抗戰期間前往延安,帶來了大量先進的歐洲知識,貢獻卓絕。

  “.......”

  看到弗朗西斯·梅森·薩道義和吉布森·林賽的履歷,徐雲的表情倒是沒什麼波動。

  這兩位都是副本早期的時候,他在蘇格蘭邊境夜襲那天認識並且幫助的歷史人物。

  其中弗朗西斯·梅森·薩道義的兒子歐內斯特·梅森·薩道義,在歷史上參與了《辛丑條約》的簽訂。

  吉布森·林賽的孫子麥克·林賽...也就是林邁可,則是抗戰時期的知名國際友人。

  從1942年到1944年,林邁可一直在晉察冀軍區,從事電臺設備的整修改進和教學工作。

  眼下二人的變動都不算大,但也算是對得起徐雲當初的幫助了。